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哈爾濱大火背後的冷思考

  • 發佈時間:2015-01-04 10:29: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個冬天或許註定讓人難忘。

  1月2日13時14分,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727號——南頭日雜物品倉庫發生火災。正當救災順利進行的時候,當日21時37分,火災大樓突然坍塌,正在3樓滅火救援的19名消防戰士(包括1名保安),被全部掩埋廢墟之中,其中2名消防戰士當場犧牲,1名消防戰士因搶救無效犧牲,2名消防戰士失聯,現已找到遺體,其他14名消防戰士(包括1名保安)也不同程度受傷,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在這場大火中犧牲的消防戰士,最大的出生於1992年,最小的出生於1996年,他們年輕的生命定格在濃煙瀰漫的救災現場。

  時光無法倒流。這場大火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比如,著火大樓為什麼會坍塌?救火現場如何科學調度?商住倉儲混建是否合理?智慧城市建設如何預警公共安全?多重追問不僅僅是為了尋求真相,更為了日後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據專家介紹,在建築結構規範裏面,有一個名詞叫作耐火極限。通俗些説,耐火極限就是建築物構件承受火燒而不坍塌損毀的時限。根據國家建築結構規範,除特殊添加材料建築構件(如煙囪、鍋爐房等長期與火接觸的建築),各類建築構件的耐火極限不超過5.5小時。

  據專家分析,火勢之所以持續時間比較長,主要是地下一層、地上1—3層全部為倉庫,庫內沒有隔離墻,存放大量易燃物品,周邊消防通道不暢,房屋密集,救災人員設備難以及時到達有效位置。

  救火過程中房屋突然坍塌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所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物都是有耐火極限的。”黑龍江省政府專家顧問、哈工大兼職教授、哈爾濱宏盛集團董事長林國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曾經做過實驗,混凝土耐火時限一般在2個小時到4個小時之間,而鋼結構一般遇火會紅,會失去彈性模量,會軟化,而混凝土耐火極限是高於鋼筋的。這就意味著一個建築物著火四、五個小時以上就有坍塌的風險。而事發時哈爾濱道外大火已經著了將近9個小時,救災現場一定要根據建築結構的特性科學指揮調度。”

  另一位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建築設計專家王女士説:“除非特種建築,目前,我們身邊還沒有一個樓房能夠扛住9個小時的大火而不倒塌。起火樓房倒塌有兩種可能,一是當初的樓房設計耐火極限就比較低,另一個原因是連燒9個小時鋼筋一定是被融化了,所以像麵條一樣軟榻了,這個時候,火場內建築非常危險。”

  “這場大火有幾個教訓值得反思,我認為,商業服務業、居民住宅、倉儲三個業態混雜的建築設計模式應該淘汰了。”作為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林國海計劃針對這次大火寫個政協提案。他建議,今後商業服務業、倉儲不能再和住宅混在一起。“消防審批應該在源頭上就及時制止”。

  “另外,該市場審批時可能是以陶瓷大市場的名義審批,而如今裏面存放了很多易燃物品,這就有可能是改變了其原來初建時的用途,如果只存放陶瓷是不會引起如此大火的。消防部門在建成後也應該加強管理,不能讓其隨便改變用途。”林國海計劃在政協提案中提出,未來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建築群和進行城市建設。

  “科學數據和技術性支援在救援中要作為現場指揮的科學依據。”哈爾濱智慧城市方案纂寫專家之一、黑龍江省計算中心技術總監趙傳玉這樣認為。他介紹説,未來的哈爾濱智慧城市建社中有計劃要建設一個智慧化數字化的消防平臺,將為全市防災和救災提供全面的基礎資訊數據支撐,無論哪起火了,滑鼠一點就能清楚知道當地的建築佈局、建築結構、建築用途、道路交通、居民結構等等自然情況,讓指揮者一目了然,這樣將利於對突發事件的早期科學預防預警,發生後及時有效應對,提前做好智慧化救火預案和調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達到專業化科學救災,統一管理、指揮、調度系統。同時也希望各類歸口管理的安防監控報警視頻資源共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智慧城市建設在提高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方面的作用。

  (科技日報哈爾濱1月3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