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企“減壓”應更有作為

  • 發佈時間:2015-01-04 05:34: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15年1月1日起,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提高至65美元/桶。起徵點提高後,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仍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徵。這對因油價狂跌業績大幅受損的“三桶油”,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所謂石油特別收益金,是國家對銷售國産原油的石油開採企業因價格超過一定水準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比例徵收的收益金。在國際油價“跌跌不休”之際,國家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不僅意味著國內原油價格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對石油企業更是看得見的利好。

  近些年,隨著人工成本、材料價格的上漲,不少海外油田都是高價購入,加上石油開採越往後期成本越高,很多海外項目和老油田開採成本目前可能已經超過55美元/桶的原有起徵點,上調起徵點自然在情理之中。這也表明政府已經認識到企業成本在提升,如果不提高起徵點,不符合徵收的初衷。

  不過,油企在“享受”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提高帶來利好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自身的社會責任,除了做好應對國際油價波動的衝擊,還應該挖掘潛力,通過套保套利、降低開採成本等措施,更加有所作為。

  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對國內油企不無挑戰,但對我國發展來説更多的是機遇。我們既可趁勢增加進口豐富石油儲備,也可直接讓消費者受益。從實際看,除了稅費等因素,對消費者來説,油企仍有一定的讓利空間。這主要是因為油企利潤依然偏高,其管理與行銷成本有調整空間。以中石油為例,其財報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管理費用高達630億元,營業費用高達452億元,兩個數據相加,已超出960億元的當期凈利潤,這樣的管理與行銷成本顯然不合理。

  另一方面,油價下跌還讓國內煉油企業早就飽受詬病的一個問題再次浮現,那就是國內油品品質不高是導致大氣污染加劇的因素之一。儘管並不缺少技術、設備和措施,但以往在油價上漲時,國內油企多以煉油虧損為由,不願提升油品品質,甚至有企業騙取脫硫補貼。現在,油價下跌已是事實,國家提高“特別收益金”起徵點後,升級換代、提高油品品質的障礙已經消除大半。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油企如果再拿“成本”説事兒,恐怕就説不過去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