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那些年我們辟過的謠

  • 發佈時間:2014-12-31 01:31:1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飲食篇

  編者按 我們不能否認,謠言是有“生命力”的。隨著網路媒體的迅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的興起,不但為公眾提供了更多獲取資訊的平臺,也讓謠言有了更多滋生蔓延的土壤。

  10年前,當《科技改變生活》出生時,我們就期望用新聞的方式、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為您洞察事實真相、挖掘社會問題、摒棄那些並不存在的流言蜚語。這些年,我們辟過很多謠,包括《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食品中防腐劑越少越好嗎?》《小孩兒常喝飲料易得白血病嗎?》《微波爐加熱食物會有害嗎?》《隔夜菜究竟能不能吃?》等等。

  然而,10年過去了,我們發現,這些曾經被辟過的謠言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這些看似科學,實則荒謬的謠言,像病毒一樣,依然在網站、微網志、微信上不斷被複製,依然流傳在百姓的閒言碎語中……

  值此歲末年初之際,我們推出《那些年,我們辟過的謠》系列,就是要集萃十年精華,把這些“生命力”旺盛的流言蜚語解釋清楚,用最科學、最權威的聲音解百姓之所惑、護百姓之所利。

  ■年終專稿①

  小孩常喝飲料易得白血病嗎?

  謠言來了

  近期,網路上一篇“為什麼得白血病的都是孩子”的文章在微信上大量傳播。文章指出,如果只喝飲料不喝水,飲料中的甜味素進入骨髓,大量的甜味素很難降解,容易堵塞骨髓網,進而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導致白血病。

  專家來辟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兒童白血病專家劉桂蘭透露,“目前白血病的致病原因尚無定論,但甜味素導致兒童白血病的説法沒有科學性,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也不會直接影響骨髓。”

  劉桂蘭説,目前只能證明在長期接觸放射性元素(如核輻射、同位素放射等)、含苯環的有機化合物(如油漆、汽油、黏合膠、劣質農藥等化工産品)的人群發病率較高。另外,季節交替,感染病毒的人群也容易患白血病。家族中有癌基因或患先天染色體疾病、先天畸形(如唐氏綜合徵)的兒童患白血病的幾率也較大。睡眠不足、壓力大、心情差、生活不規律以及營養不足等因素導致的免疫系統失調也增加了兒童患白血病的可能。“上面這些因素都是外因,是條件。但患病的決定性因素是內因,歸根結底與基因突變有關。”

  劉桂蘭介紹,兒童與成人患白血病的比例基本持平。不過兒童患病率略高,約4—5人/10萬人,原因可能是因為“兒童抵禦外部誘因的能力弱一些,細胞更敏感,更易發生基因突變。”

  劉桂蘭認為,小孩常喝飲料不會導致白血病。但是太依賴飲料可能導致兒童食欲下降、營養狀況不良、體質下降,使得免疫力下降。

  “飲料中的添加劑是食用性的,在安全範圍內對人體沒有太大影響。但是超標超量會對人體的腎臟産生影響,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紊亂。”劉桂蘭説。

  “食物酸鹼平衡論”科學嗎?

  謠言來了

  近來很多養生類圖書中充斥著一種似是而非的觀點:穀類、肉類、魚和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生;而蔬菜水果屬於鹼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

  專家來辟謠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表示:“酸性體質”這一概念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酸性體質”重要理論之一:體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鹼性,那樣才是最健康的狀態。一旦偏酸,便會導致各種疾病,小到身疲力乏,大至癌症。也就是説,但凡疾病,在酸性體質論者看來,皆因體液偏酸。“實際上,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應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一旦低於7.35,就會引起酸中毒,出現頭暈、瞌睡、焦慮,甚至精神錯亂。而如果高於7.45,亦會引起鹼中毒,不僅會肌肉痙攣,還會引起心臟問題。但不管是酸中毒還是鹼中毒,如不能及時診治,都有生命危險”。

  在醫學臨床中,很多酸中毒情況表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為生病或服用了某些藥物,才出現酸中毒的現象。

  “雖然營養學有研究表明,如日常攝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謝物增多,會影響到人體的酸鹼平衡。但是,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是不會因為某天多吃了一斤肉就輕易變酸的,它有著很強大的調節系統,從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統都會層層把關、配合,精密地控制著酸鹼平衡,使體液處於一個很精確的弱鹼性範圍。因而,通過食物來改變它的酸鹼性,是很一廂情願的想法。”雲無心介紹道。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可佑認為,人的體質根本沒有酸性、鹼性的説法,食物不能調節人體的酸鹼度。“什麼食物都要吃,無論是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都不可少。吃過多動物性食物容易引起慢性病是因為營養不平衡,不是酸鹼性的問題。”

  面對鋪天蓋地的“鹼性保健品”(包括鹼片、鹼粉、鹼性水等)就闖入了人們的視線。在商家的忽悠下,人們紛紛購買,恨不得立即中和體內的酸,將自己打造成健康的“鹼性體質”。對此,北京市中醫疑難病研究協會副秘書長張濤表示:“人們應正確認識這些非保健品,在面對行銷輿論的時候,應擦亮雙眼,批判地看待,切忌盲目購買食用。”

  轉基因食品能吃嗎?

  謠言來了

  自從1996年轉基因作物實現商業化種植以來,轉基因可能是農業史上最有爭議的技術。反對者則從食用安全、生態安全和主糧安全等方面提出質疑。

  專家來辟謠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轉基因農作物的推廣,轉基因農産品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統計數據表明,28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作物。全球約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轉基因産品。

  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于發介紹,目前國內的轉基因農作物主要是轉基因棉花,轉基因番木瓜也有少量種植。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國內超過一半的油脂消費都是大豆油,90%的大豆油原料為轉基因大豆。

  在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等生物學家看來,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拓寬了可利用基因的來源,實現了育種工作的可預期、精準、可控、高效,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和時間,是生物育種的技術革命。

  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羅伯特説:“在農業領域,在這日益惡化的環境中,這項技術讓我們能夠少用水或殺蟲劑。而且並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健康有害。”

  但也有專家表示,轉基因作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潛在威脅值得警惕。生物技術理學博士、天津科技大學教師王芳説,抗蟲作物可能會使食物鏈中斷,而昆蟲在進化過程中,可能會産生對毒性蛋白的抵抗能力,出現所謂“超級害蟲”。“美國環境保護局規定,在種植抗蟲害轉基因作物的田地周圍,必須保留一塊專門種植普通作物,讓害蟲有個避難所。”王芳説。

  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研究所朱禎研究員認為,吃含有基因的食品或含有轉基因的食品將會改變人類遺傳特性的擔心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從長遠來講,轉基因食品跟常規育種得到的食品一樣,並沒有産生有別於其他食品新的不可預期的問題。

  食物真的會“相剋”嗎?

  謠言來了

  電影《雙食記》裏,一位絕望主婦利用蝦與維生素C這一對“相剋食物”殺人,讓很多人心有餘悸,在吃完蝦後不敢再碰水果。事實上,關於食物“相剋”的説法一直在坊間流傳。

  專家來辟謠

  對於電影《雙食記》裏所提到的蝦與維生素C合食這一“殺人食譜”,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表示:“這一説法在理論上完全説不通。首先,蝦中的砷含量很少,而且主要以沒有明顯毒性的有機形式存在。其次,不同化合態的砷之間要轉化,還需要相應的轉化條件,而人體並不是一個合適的化學反應器。第三,即使轉化真的能發生,也需要一次吃下一百多斤的蝦才能得到足夠毒死人的砒霜。實際上,國外很多食譜中都是把蝦和維生素C含量很高的食物一起吃的。”

  我國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研究的先導者之一鄭集教授,曾對“香蕉與芋頭”“花生與黃瓜”等14種傳説“相剋”的食物進行實驗,他首先用動物實驗,最後自己親自食用,結果證明這些食物均無“相剋”現象。

  “我們説飲食搭配要合理,指的是通過合理的食譜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成分。有一些食物搭配在一起,會對某些營養成分的吸收造成一定影響,不過這種影響並不是‘有毒’,而且影響也不大。只要是正常合格的食品,在吃的時候注意適量的原則,把握好度,完全不存在‘相剋’的問題。” 雲無心説。

  小分子團水真能保健治病嗎?

  謠言來了

  近來,新一輪的功能水概念正在風生水起。有商家宣稱,由5—8個水分子組成一個水分子團,具有高滲透力、高擴散力、高溶解力、高含氧量、弱鹼性。

  專家來辟謠

  中國凈水行業協會秘書長顧久傳表示:“水分子間除范德華力外,由氫鍵結合為水分子團,即締合作用。水分子團結構是一種動態結合,即不斷有水分子加入某水分子團,又有水分子離開該水分子團。”

  這就意味著,水分子團是不斷變化的,有很多辦法可以改變水分子團的多少,而關鍵就在於水體系中的氫鍵。“水分子團的大小與水的溫度、離子濃度、pH值、外界施加的能量,如電場、磁場、聲波、射線、紅外線、壓力等等有關,它們都會對水分子團結構變化有影響。”顧久傳補充道。

  想得到小分子團水,最省事的一個方法就是加熱。分子運動越快,越不利於氫鍵的形成,所以加熱之後可以將超分子打散,到了100℃時,液態水和氣態水準衡,此時的水分子團簇接近單分子,通常不超過4個分子。

  科學松鼠會成員孫亞飛也很認同這一觀點。他提供了另一個獲得小分子團水的辦法。“離子與水之間的作用也可以破壞氫鍵,打散大分子團水。利用這個原理,用不著去巴馬這樣的長壽村,自己撒把鹽到水裏也一樣能創造出小分子團水,這一點也不稀奇。”

  而針對有些商家宣稱的通過磁化原理將自來水凈化成小分子團水,孫亞飛表示:“磁場對水具有特定的作用這是很早就被發現的物理現象,但是分子層面的原理並無明確解釋,有一種説法認為是水分子因為磁場能而解離為小分子團水,但科學界支援這一觀點的並不多,因為磁場能遠小于氫鍵的鍵能,不足以將液態水維持在高勢能的小分子水狀態。”

  對於小分子水宣傳中的對於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病、泌尿系統結石、咽炎、便秘等疾病有療效,甚至可以抗癌,顧久傳非常肯定地表示:“小分子團水及其制取裝置目前尚無足夠的、公認的科學依據,沒有可靠的實驗數據和論證。小分子團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缺乏令人信服的臨床醫學報告和科學鑒定。而且,水喝到胃中後,由於胃內的溫度、pH值、離子濃度等影響,喝下去的水的分子團結構會發生變化。”

  人體消化吸收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並沒有證據可以説明小一些的分子比大一些的分子更容易進入細胞中被人體吸收。到目前為止,鼓吹‘小分子水更容易被吸收’的人士並沒有提出相應的測定數據。”孫亞飛説。

  “水的溫度越高,水的分子團越小。熱水的分子團遠小于冷水的分子團,但西方歐美國家普遍喜歡喝冷水(水分子團大),我國普遍喜歡喝熱水(分子團小得多),但並沒有因此我國每人平均壽命和居民體質就比西方歐美國家的好。所以,飲水分子團的大小與健康無關。”顧久傳舉例説。

   喝純凈水會影響健康嗎?

  謠言來了

  “喝純凈水導致體內營養元素流失”這樣的説法流傳甚廣。微信上甚至還流傳著一個觀點,因純凈水礦物鹽含量和硬度都近於零,處於“饑餓”狀態,具有極強的溶解能力,飲用純凈水不僅不能帶來營養,相反還會將體內的部分營養元素溶解,排出體外。

  專家來辟謠

  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鐘凱博士認為,導致缺鈣的最主要因素是膳食鈣攝入量不足,與激素水準、維D水準、陽光照射、運動量等也相關,跟喝什麼水沒有關係。“中東地區的老百姓基本都是喝純凈水,也沒有出現大面積缺鈣問題。”

  “純水反對派”的主要理由是“純水幾乎不含任何人體所需的無機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是我們身體新陳代謝所需的成分或者中間物質,所以長期大量飲用純凈水對身體不好。”

  對此,中國凈水行業協會秘書長顧久傳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水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之首,從這個意義上講,純水是純凈的營養素。一併囊括七大營養素于一體的水在自然界並不存在,現在即使有這樣的液體,那也不是水,而應稱之為‘全能營養液’。”

  “水在人體中的作用並不是供給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那麼,水中含不含礦物質又有什麼關係呢?天然水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本來就是極其微量的,人體攝取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主要是通過吃食物(如蔬菜、水果、米飯、肉類……)而來的,而非從飲水中所得。”顧久傳表示。

  “事實上,人體吸收微量元素的途徑比較多,水只是其中之一,雞蛋、魚、動物肉類都含有豐富的鈣磷等微量元素,即便純凈水濾掉了對人體有益的部分微量元素,通過其他食物一樣能夠攝取。”朱建東補充説。

  而對於純水會將人體內營養元素溶解並排出體外的言論,顧久傳表示 ,“喝純水不存在任何‘缺營養’的問題。我國大規模推廣飲用純凈水已有十多年了,沒有發現任何喝純水後出現不良反應的病例。”

  鐘凱表示,有人認為喝純凈水會脫鈣,導致骨質疏鬆,這是對人體生理情況不了解。“人體體液中的離子濃度是相對平衡的,鈣離子也不例外。一個60公斤成年人的體液有36—42公斤,而一天飲水量不過2升,對鈣離子濃度能有多大影響?導致鈣流失的主要是年齡、激素水準和膳食攝入,骨鈣沉積可不像衣服上的臟東西,肥皂搓搓就沒了。”

  顧久傳認為,“只有活著的植物或微生物才能從水中或土壤中吸收並利用無機礦物質,使之轉化為有機礦物質,再為動物或人所利用。而天然水中的礦物質是以無機礦物質的形式存在的,人體基本是無法吸收的。”(實習生馬赫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