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借力全産業鏈PK世界巨頭

  • 發佈時間:2014-12-25 05:32:0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欄語

  從四大支柱産業到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深圳的産業調整正在一步步踐行中國新經濟常態背景下的城市經濟轉型升級和有品質增長的夢想。

  從要素、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深圳的産業如果説有什麼區別於其他城市的特色,那就是其中濃濃的科技味和立足全球産業前沿的創新力量。

  時值2014年歲末,中國經濟即將進入“新常態”,而如何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深圳的産業前沿無疑可以給出更生動的啟示。

  也正著眼於此,《南方日報·深圳觀察》本週起推出“盤點深圳前沿産業”系列報道。我們將派出記者考察深圳新能源、工業機器人、3D列印、生命健康、生物育種等眾多前沿産業。既立足於深圳前沿産業,報道深圳前沿産業的新動向、新趨勢,也借此機會觀察和總結這些産業一年來的發展、制約以及掣肘。

  請讀者拭目以待。

  股神巴菲特和戴姆勒賓士公司都以入股或者合資成立電動車公司的形式錶現出對一家深圳新能源公司——比亞迪的高度認可。

  除了資本與技術的認可,比亞迪業已上市的純電動大巴K9、純電動車e6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秦都得到國內和全球市場的高度認可。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型遠銷全球多個國家,而今年上半年內銷的1.3萬台新能源車中,比亞迪一家佔比超50%,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中,比亞迪秦更是一家獨大,佔比97%。

  除了比亞迪,深圳還有五洲龍、陸地方舟,以及新能源車上下游龐大的配套産業,包括比克電池、大地和電機、匯川電控、普天充電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都處在行業領先地位。業內人士認為,深圳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最完善的地方,發展領先全國。

  在深圳,除了全球推廣新能源汽車最多的城市“名片”外,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也已成為深圳特點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根據《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十二五”規劃》,到2020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産值將達到800億元,實現2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60萬套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産能規模,使深圳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與關鍵零部件研發、測試、製造中心之一。

  深圳實力

  新能源車賣到了全世界

  11月28日,戴姆勒賓士與深圳比亞迪合作研發並推出的純電動汽車騰勢在深圳上市,原來都不曾關注本土廠商合資車型的華僑城老總、華為副總等明星企業的高管們集體成為騰勢的首批車主。

  這家擁有125年汽車製造經驗的世界豪華車製造巨頭,選擇與比亞迪共同設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的公司,成為其在全球佈局新能源電動車的重要一環。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舞臺上,比亞迪已經與傳統汽車廠商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據公開資料,戴姆勒在全球只和兩家公司合作研發電動車,比亞迪之外,正是全球聞名的特斯拉公司。

  目前,深圳産的比亞迪K9純電動大巴和e6純電動計程車已經運營在歐洲、美國、澳洲和香港等全球多個城市,而在國內,深圳、昆明、杭州等十數個城市也都使用了比亞迪的新能源車。據統計,比亞迪新能源車出口五大洲24個國家42個城市,尤其在歐美發達國家,倍受歡迎。

  “由於技術成熟和穩定,價格親民,以及其所推廣的新能源公交戰略,比亞迪近些年在全球廣泛推廣其新能源車獲得了遍地開花的效果,可以説,比亞迪的新能源車現在墻裏開花墻外香”,一位接近和熟悉比亞迪的行業專家告訴記者,在全球市場,特斯拉雖然“名頭”更大,但比亞迪新能源車走的路線更為親民,也借此在全球獲得了很好的銷量和口碑。

  深圳陸地方舟電動車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監劉曉靜告訴記者,在新能源車領域,國內廠商和國外廠商相比,國內廠商急功近利,在整車輕量化、安全等方面的研發不夠深入,也沒有形成新能源車整車設計體系,大多廠商的關鍵部件都要靠相關供應商來採購,而國外廠商則是依靠傳統整車的技術,具備一定優勢,尤其是車輛設計方面,國外廠商在電機和電控方面的技術也比國內廠商更成熟。

  中國汽車物流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對深圳新能源汽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比亞迪的新能源車更接地氣,未來會有廣大的消費市場。而深圳另外一家企業五洲龍則是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客車生産研發的企業,年設計産能3萬輛,産品遠銷中東、拉美、非洲、亞太等地區。此外,總部位於深圳的陸地方舟,也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十大著名品牌,入選“中國企業品牌500強”。除深圳總部外,陸地方舟還在江蘇如皋和廣東佛山建廠,産能為10萬輛整車和20萬套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

  而記者了解到,國內的東風、吉利、奇瑞、眾泰、江淮等廠商雖也都生産出了純電動汽車,但這些車型很多都還未實現量産,其核心的電池等元器件仍然是採用外購的磷酸鐵鋰電池或三元電池。相比之下,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深圳企業依靠電池技術等産業鏈上下游的支撐,在電動車的全産業鏈上優勢明顯。

  而行走在深圳街頭,也能深切感到新能源汽車産業對這個城市的改變。據統計,深圳目前運營的公交車中有3000余輛新能源大巴,以及850輛純電動計程車,這些新能源車型絕大部分來自於比亞迪和五洲龍。同時深圳還有數千台新能源私家車行駛在路上,新能源産業的成熟所帶動的市場的蓬勃,讓深圳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推廣新能源汽車最多的城市。

  産業變革

  新能源政策頻出,深圳車企加速搶佔市場

  “深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深圳發達的電子産業,而這是深圳的傳統優勢。”深圳市發改委重大項目辦主任陸象楨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主要由“三大件”(電池、電機、電控)和“三小件”(電空調、電剎車、電助力)構成。深圳在這些領域有較好的基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産業鏈。如比克電池、航盛電子、星源材料、大地和電機、藍海華騰電控、普天充電,以及貝特瑞、特爾佳、長河、匯川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材料企業迅速成長,形成了深圳特點鮮明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

  而這種成熟的産業體系將支撐深圳車企在新能源産業爆發之時具備更多的競爭優勢。

  進入今年,國內以及國際新能源汽車都進入“普及年”,而深圳作為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産和推廣最前沿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在迅速成長。“去年我們一個店每月銷售的新能源車也就十幾輛,而今年以來,店裏新能源汽車銷售火爆,每月能賣出100多輛比亞迪秦混合動力汽車及十多輛E6純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佔全部銷量的四成。”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新能源市場的成長迅速,一方面得益於政策利好的頻出,一方面也得益於深企技術儲備成熟,可以隨時依據市場變化,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能源車。

  今年7月,國家層面接連出臺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國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此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又發文要求各省(區、市)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新購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所佔比例應當分別不低於10%、20%和30%。再此後,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破除了以往新能源車銷售的地方保護主義。

  “此前,比亞迪的新能源車要進入一個城市就是一場攻堅戰。”上述專家告訴記者,這導致有些城市即使消費者想購買比亞迪的車型,也受制于售後服務渠道和補貼而無法購買,而現在這一壁壘有望打破。

  另外,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推廣,也最感覺到私家車市場難以短期接受純電動車型的比亞迪,也及早投入研發並最早推出擁有自主産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秦”。“以前比亞迪一直想做的就是純電動車,但是推廣中發現充電難制約其發展,因此比亞迪推出了混動汽車,這種車平時上下班都用電,偶爾跑長途出行就用油,既節能環保,又克服了充電難的問題,算是打消了消費者的疑慮。”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告訴記者。

  這款車型也成為比亞迪賣的最好的一款新能源車。據中汽協和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2923輛,其中深圳企業比亞迪一家的銷量就達6748輛。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為5538輛,其中比亞迪生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比亞迪秦佔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銷售的97%。

  而來自比亞迪方面的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秦今年前10月累計銷量11175輛,佔據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0%以上。受制于産能,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的比亞迪秦供不應求。到今年最後兩月,秦每月的訂單都超過3000輛。

  産業趨勢

  插電式混動車最受私家車主認可,未來將過渡至純電動

  由於深圳在新能源車領域普及的成熟度最高,全球新能源車明星——特斯拉也早早在深圳開門店。記者從特斯拉了解到,對於新能源産品的認同讓每天來這家深圳門店的顧客絡繹不絕,使其成為全球特斯拉單店毛收入最高的一家。

  在自家門口,深圳企業如何應對來自海外廠商的市場爭奪?

  一位比亞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王傳福一直沒有把特斯拉當作是比亞迪的競爭對手,畢竟兩家公司走的路線不一樣,特斯拉更像是超級跑車,針對是高端用戶,而比亞迪的産品則面向普通消費者。

  儘管如此表述,但有行業觀察人士對記者説,比亞迪肯定不會忽視這樣一個自己苦心培育並逐漸成熟的新能源私家車市場。他認為,比亞迪秦的售價在補貼後只有十三四萬元,加速性能又堪比近百萬元的豪車,使用中又可節省大量燃油,市場證明了其在私家車領域的吸引力,比亞迪將會馬上推出油電混合的SUV車型,繼續搶佔該領域市場,而面對品牌短板,比亞迪則和賓士合作推出了純電動車騰勢,其售價不到特斯拉的一半,這些産品結合在一起完全會形成對特斯拉這樣的海外廠商的包圍之勢。

  在比亞迪的坪山廠區,花費十數億元建造的包括碰撞等在內的汽車實驗室正每天測試包括機車安全、新能源輻射等事關汽車安全的重要指標和參數。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李高林告訴記者,“安全的車都是撞出來的,比亞迪一輛新車定型,要經過兩百次的碰撞實驗,撞壞幾十台整車是正常現象。”目前,比亞迪已建成了國內一流的汽車實驗室,專業實驗室達120多個,檢測設備2500多套,可進行4000多項汽車試驗,能夠滿足中國、歐盟、美國所有檢測標準。在這裡,記者看到了深圳企業新能源為何領先的生動注腳。

  比亞迪董事局主席王傳福去年曾表示,比亞迪未來會推出一款e9電動車,由四個電機推動,完全為私家車打造,百公里加速是3.9秒,具有高級跑車的性能。而這就被認為是比亞迪針對特斯拉推出的正面競爭的産品。王傳福曾經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比亞迪在節油和油電混合雙模技術上大力研發,但依然是為純電動車做準備,“做雙模車是方便大家真正理解電動車,比亞迪依然堅持純電動的概念,做雙模就是為了電動車早日來臨”。

  上述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雖然比亞迪的遠景仍是做純電動,但短期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無疑是一家獨大的産品,“與純電動汽車不同,廠商外購電池和電動機就具備做純電動車前提,但是油電混合則涉及燃油發動機和電動機的配合等,這部分技術沒有自身的研發,短期內拿不出成熟的産品”。

  劉曉靜告訴記者,整體而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自主研發水準仍落後於日本、德國等國家,這需要所有車企的共同努力,因為電動車領域的研發可以實現顛覆在傳統燃油汽車領域國外廠商在發動機和變速器方面的技術壟斷,讓中國汽車廠商實現“彎道超車”。

  這方面,深圳無疑早已在磨拳擦掌。陸象楨告訴記者,根據《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十二五”規劃》,深圳市政府將在坪山新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到2020年,産值將達到800億元,實現2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60萬套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産能規模,使深圳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與關鍵零部件研發、測試、製造中心之一。

  ◆行業先鋒

  比亞迪:十年成就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冠軍

  與其他廠商最大的不同就是,比亞迪一開始是一家做電池的企業。在深圳成立並成為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前三的電池大王之後,比亞迪終於表露出其對於電動車的終極夢想。

  2003年,毫無汽車生産經驗的比亞迪公司宣佈以2.7億元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並成為繼吉利之後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産企業。彼時,比亞迪的領軍人物王傳福公開表示,比亞迪將通過電池生産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打造中國乃至世界電動汽車的第一品牌。

  到2004年,“處心積慮”生産電動車的比亞迪在北京車展上拿出了其自主研發的第一款電動車。但受制于國內市場的不成熟,直到2010年,世界電動車大會在深圳舉行,比亞迪的電動車才開始暫露頭角。

  從一開始在私家車領域的遇冷,和後來比亞迪確定的走公交戰略的路線,比亞迪電動車從計程車和大巴開始,逐漸得到市場的認知和信任。到目前,比亞迪的計程車行駛里程已超過5億公里。

  到2014年,比亞迪推出的e6純電動計程車和K9純電動大巴在全球多個城市登陸,而其在私家車領域佈局的油電混合動力車型秦,和純電動的騰勢都在逐漸打開市場,獲得私家車主的信任。其中秦已經成為中國私家車領域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型。

  策劃:劉勇 曲廣寧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曲廣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