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社保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 發佈時間:2014-12-24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徐  雋  毛  磊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

  95%以上的城鄉人口有了基本醫療保險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馬凱介紹,隨著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全民醫療保險制度體系逐步健全、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社會福利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合計達8.37億人,其中職工參保3.38億人,城鄉居民參保4.99億人,待遇領取2.26億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9億人,其中職工醫保2.8億人,居民醫保3.1億人,新農合參保7.35億人,總覆蓋超過13億人,95%以上的城鄉人口有了基本醫療保險。

  “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有效惠及困難群眾。”馬凱介紹,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共有城市低保對象1893萬人,農村低保對象5202萬人、五保供養對象532萬人。2013年,全國醫療救助近1.1億人次,獲得臨時救助的家庭達3937萬戶次。全國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城市超過70%、農村超過37%,養老床位達到572萬張。建立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孤兒54.9萬人。

  馬凱介紹,我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連續10年調整,月每人平均水準由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今年的2070元。2013年底,全國城鄉老年居民月每人平均養老金82元,其中各級政府全額負擔的基礎養老金76元。

  “各級政府和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大力推進管理服務規範化、專業化、資訊化,嚴格實施收支兩條線管理,逐步完善基金預決算制度,不斷加大基金監督力度,社會保障管理和服務水準有了明顯提高。”馬凱説,近5年共安排104億元專項資金,支援中西部地區建設縣級服務中心和鄉鎮服務站,推動了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實施了金保工程,加快建設社會保障資訊系統,目前已發行社會保障卡6.8億張。

  職工養老 “雙軌”運作,待遇差距矛盾突出

  “雖然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但在制度建設和實施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有些還比較突出。”馬凱指出。

  公平性不足。覆蓋面還有欠缺。目前全國還有1億多人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主要是部分非公經濟組織員工、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以及部分農村居民等。還有部分群體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築業等高職業風險行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比例比較低,這些人員還不能充分享受到社會保障權益。社會救助制度覆蓋面還不夠,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比較突出。待遇差別仍然較大。由於機關事業單位仍實行單位退休養老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雙軌”運作,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會反響強烈。

  適應流動性不夠。在我國加速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大規模流動的特點突出,特別是跨地區流動就業的農民工多達2.6億人,而現行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方式對這一特徵的適應性不足。養老保險關係跨地區、跨制度轉移接續還存在不及時、不順暢的問題,導致部分群體中斷參保。異地勞務派遣人數較多,造成勞動關係和社保權益認定複雜化,農民工在流入地一旦發生職業風險或面臨突發性、臨時性困難,很難獲得必要保障和救助。

  可持續性不強。社會保障籌資渠道仍偏窄。目前各項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已經較高,財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面對老齡化高峰的迫近,養老撫養比持續增高,醫療費用上漲,給社保基金長期收支平衡帶來了很大壓力,急需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

  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到2020年覆蓋率提高到95%

  “科學論證,切實做好社會保障制度頂層設計。”馬凱談到下一步工作時指出,社會保障制度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頂層設計需要科學論證、廣納民智。

  報告提出,國家將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加快實現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人員全覆蓋。力爭使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人數在2017年達到9億人,到2020年達到10億人左右,將覆蓋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

  馬凱介紹,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一個統一”,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國範圍同步實施。

  如何強化激勵約束機制,擴大籌資和投資渠道?馬凱提出,建立健全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社會保險激勵機制,引導和鼓勵參保人員通過增加繳費年限和提高繳費基數獲得較高的基本養老金。通過增加政府補貼等措施,引導城鄉居民早參保、多繳費和長繳費。建立兼顧各類群體的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準、物價變動和財政承受能力等情況,適時調整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並將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延伸到待遇調整政策之中。基本醫療保險要完善政府、單位和個人合理分擔的籌資機制,深入推進付費方式改革,使醫療費用實現合理可控的增長。

  馬凱提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資訊網路,做好跨地區、跨制度社會保險關係轉移銜接、異地就醫費用結算等工作。加強社保經辦機構建設,推進各項社保統一徵收管理,提高管理服務的品質和效率,實現精確管理和便捷服務,切實為參保人員記錄一生、服務一生、保障一生。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4日 06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