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們的茶葉再也不愁銷路了!”

  • 發佈時間:2014-12-23 08:33:59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郭明弟 洪菲 記者 江輝

  走進招賢鎮馬口村,滿山都是綠油油的茶樹,到處都是青翠的綠色,村民們在山坡上的茶林裏辛勤忙碌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這滿山的“綠色”,給周圍的鄉村帶來了無窮的活力,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灣裏區産茶歷史悠久,良好的生態條件造就了灣裏茶葉的優良品質,茶産業也成為灣裏經濟的特色産業,是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但在以前,茶農都處於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狀態,粗放式的管理、種植技術上的欠缺,讓茶葉的品質一直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市場資訊的閉塞,到了每年茶葉豐收季節,大量的茶葉因為找不到銷路只能爛在地裏,讓茶農損失慘重。

  黃必新是馬口村的一位茶農,經營著一個20多畝的茶園。以前,由於管理不到位,加上銷路不暢,一年下來收入僅兩萬元左右。“以前茶葉豐收了找不到市場,很多茶樹直接‘老’在地裏,糟蹋了。”黃必新抱怨道。

  看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作為當地人的李細桃看到這種情況有些著急。她認為要做大做強茶葉産業,必須成立茶葉産業合作組織,以“公司+農戶+合作社+基地”的方式來運作。2007年,李細桃和幾位農戶在有關部門的支援和指導下,成立了華興農林專業合作社。

  “我們通過組建這個茶葉專業合作社,主要是解決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等問題,形成‘抱團’發展局面,以增加茶葉産量,提高産品品質,促進銷售,增加村民收入,推動茶葉産業的快速發展。”談及合作社最初組建的想法,李細桃説。

  合作社成立後,改變了以往茶農自産自銷、散戶經營的模式,對採摘、加工、銷售、包裝都進行了統一管理。合作社還請技術專家對茶農授課,深入田間地頭對茶農進行技術指導,通過對原有茶園實施土地資源改良、引進先進種茶技術以及新的優良品種,大大提升了茶葉品質,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産管理體系。他們還通過網際網路和參加博覽會的形式,積極擴寬市場。同時,註冊自己的品牌、完善包裝,進一步提高了茶葉的附加值。“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就要統一管理,比如對茶葉的施肥、打藥,都有統一的嚴格要求和標準,以科學化的模式保證鮮葉的品質和安全。”李細桃説道。

  “加入了合作社以後,方便多了,我們的茶葉再也不愁沒有銷路了!可以自己賣,也可以交給合作社,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收入增加了,茶葉也有了自己的品牌,收入較之前翻了幾番。”黃必新笑著説,如今,茶農不用擔心銷售和技術了,只要做好茶葉管護,提高茶葉的下樹率,等到茶葉出售後便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年終合作社還將根據品質、數量、等級等,和茶農進行“分紅”。

  如今,華興農林專業合作社已經初具規模,發展成為一家集種植、生産、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100多戶,入社茶園達到數千畝,年銷售收入達到一千多萬。去年,合作社還成立了“蕭壇旺實業有限公司”。目前,除了“蕭壇雲霧”茶以外,公司和合作社還逐步發展了“禦蕭仙”紅茶系列和“鶴嶺白露”白茶系列等多種系列品牌。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尋找有實力的合作夥伴,實行抱團發展,將灣裏茶葉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強,走出灣裏,邁向全國。”李細桃信心滿滿地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