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同安“蓮花”越開越美

  • 發佈時間:2014-12-22 05:34:47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廈安高速拉近蓮花鎮與周邊中心城市的時間距離與心理距離。(何東方 攝)

  

  美麗的白交祠村。(夏海濱 攝)

  加速推進

  廈安高速落地項目

  截至15日,廈安高速TB1標雲埔互通2號、3號、4號、A匝道橋、B匝道橋下部結構基本完成,廈安高速羅溪連接線工程建設任務總體達到96.4%。

  蓮花鎮鎮長康自展向記者介紹,廈安高速及連接線將安溪、長泰與廈門的車程大量地縮短,鎮域內有兩個互通出口,成為蓮花鎮與廈門島內外、漳州、泉州的重要聯繫紐帶,進一步融入廈漳泉同城化,一下子拉近蓮花鎮與周邊中心城市的時間距離與心理距離。未來蓮花鎮是朵盛開的“蓮花”,道路將四通八達,交通更加便捷,與周邊聯繫更加緊密,將成為廈漳泉重要樞紐中心。

  文/本報記者 盧漳華 趙榮賓

  通訊員 葉文彬 楊心亮 葉秋碧

  2014年,同安蓮花鎮黨委、政府以群眾路線教育為抓手,全體黨員幹部攻堅克難,打通重點項目“最後一公里”,推進廈安高速雲埔互通、羅溪43家石材退出、蓮花水庫、羅溪連接線、區社會福利中心、西氣東輸的徵地拆遷工作,保障工程項目建設快速推進。依託蓮花好山好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特色農業、現代農業,持續推進軍營、白交祠村五位一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民富村美成效初顯。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社會救助體系的健全,讓老有所依得到保障,道路安保工程、高山警務服務中心、雲教育,讓邊遠山區不再遠。富美蓮花建設,成效越來越顯著,先後榮獲福建省休閒農業示範鄉鎮、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1

  生態建設

  好山好水好茶 吸引更多觀光旅遊

  日前,記者來到地處廈門西北部邊遠的白交祠村村內的疊水步道,工人們正在給水泥欄杆上綠漆。據了解,疊水步道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不久的將來,遊客便可沿著步道走,聽聽潺潺溪水聲,看看別致小拱橋,穿梭在小竹林中,再沿山而上,還可俯瞰村莊的美景。

  村民老楊滿心期盼著,步道能早日建好,村民有更多休閒空間,遊客來了也可以“無死角”欣賞雲霧繚繞的白交祠。老楊説道,今年國慶期間,每天有幾百部輛車、到山上這幾個村遊玩,村道都堵住了,村內農家樂用餐、住宿供不應求。現在週末時,廈門以及外地市民紛紛自駕車到村裏購買白交祠地瓜、茶葉、土雞、土鴨等土特産品,今年白交祠地瓜最暢銷,現在都快賣光了。

  自五位一體建設以來,白交祠、軍營村品位不斷提升,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欣賞這裡的美景,購買當地的特色美食和土特産品。不久前,在這兩個村舉辦的“福建茶鄉越野跑”活動更是吸引了省內外200多名越野跑愛好者參加。一年來,軍營村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11475元,比增12.8%;白交祠村為11243元,比增12.3%。在兩村的輻射帶動下,蓮花鎮的“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開花,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點。

  依託這片好山好水好茶,吸引更多的人到蓮花觀光旅遊,帶動更多村民致富。許珠明告訴記者,蓮花鎮作為廈門後花園無以比擬的優勢,其後發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蓮花鎮努力下好生態經濟這盤棋。繼續完善金光湖、野山谷、羅漢山、麗田園、銅缽岩、佛心寺等景區建設,加大力度規劃整合旅遊線路,形成多條旅遊線路:金光湖、野山谷、蓮花山、小坪森林公園等生態景區遊,羅漢山、銅缽岩、太華岩、佛心寺等宗教文化遊。

  此外,蓮花鎮還引進廈門鷹君藥業、金鳳集團等高新農業企業進駐,培育特色農産品基地,提高規模化生産水準。加強對臺農業交流與合作,引進香水檸檬、九品香水蓮、釋迦等名優台灣水果。扶持廈門雲霧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等63家專業合作社,培育白交祠地瓜等57個“一村一品”品牌,恒利茶葉等28家農業企業從事農業規模化經營,建有自營基地8389畝。面向市場抓好結構調整,積極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扶持壯大“一村一品”特色農産品品牌,促進農業結構由粗耕粗放型向精細集約型轉變。初步形成了“山上茶葉香,半山水果甜,山下開發熱,旅遊人車涌”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2

  民生投入

  完善民生配套讓幸福蓮花更宜居

  依山而建,院子連廊,整體建築呈圍合庭院式,10多棟建築,圍合成4個傳統庭院,建築風格別出心裁,這就是省級重點項目同安區社會福利中心。

  同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位於蓮花鎮雲洋村銅缽岩寺西側,建築面積18226平方米,總投資5500多萬元,配備床位300張。記者了解到,同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一期基建、外部裝修、景觀綠化都已完成,預計年內通過竣工驗收。同時,已完成對外運營招投標,下一步將有中標公司設計規劃內部裝修及服務配套項目。

  據介紹,同安區現有城鄉老人福利機構主要有一所區級福利院、5所鎮級敬老院和民辦養老院,全區僅有床位144張,區級福利院僅有床位24張。現有福利機構設施相對落後、設備相對破舊、面積小、功能單一,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福利服務需求。新建的同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包括門廳、老年公寓、辦公附屬樓、兒童福利中心等配套建築,建築單體通過連廊相互連接,圍合內院形成群體建築,即便是下雨天,穿梭在不同樓棟間,也不用擔心被雨淋到。投入運營後,將可滿足同安區、蓮花鎮解決“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的供養問題,讓弱勢群體老人得到更多關懷和幫助。同時還可改善同安養老環境,滿足老人入住和日益增長的福利服務需求,提高同安區養老服務水準,實現老年人“老有所依”。

  近年來,蓮花鎮不斷加大民生事業的建設。針對蓮花鎮區域大,邊遠山區村多,交通不便,導致村民出門辦事不便,這一問題長久以來困擾著同安區蓮花鎮高山茶鄉區域的村民。蓮花鎮積極做好西坑村、白交祠村、軍營村等7個村36公里道路安保工程,市區投入3500多萬元用於轄區道路建設和安保提升工程,廈門最偏遠山村——西坑村今年9月8日首通公交時,村民自發鳴炮慶賀,至此蓮花實現全鎮“村村通”。 日前,高山警務服務中心在蓮花鎮軍營村正式成立並啟動服務,著力於破解蓮花鎮高山茶鄉區域地理環境複雜、矛盾糾紛多發、綜治警務服務延伸困難等難題,是同安區創新社會管理又一重大舉措。山區教學點與城市小學簽訂共建幫扶協議,開展優質課程的遠端同步互動,使得遠離城區的白交祠教學點的小朋友,每週能和城裏的孩子一起聽課、學習、互動至少8節課。

  與此同時,農村文化生活也得到拓展和豐富。以“雲福山”為基地,引領帶動民間藝術發展;以“蓮花褒歌”為重點,繼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以羅漢山為平臺,構架文化交流紐帶;以拓寬資訊渠道為抓手,支援做好數字電視整頓和廣播村村響工程。實現每村一支秧歌和廣場舞隊伍,不斷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解密

  重點項目“最後一公里”

  是怎麼打通的?

  徵地拆遷,素有“天下第一難”之稱。蓮花鎮涉及的重點工程項目多、任務重,如廈安高速公路、西氣東輸、蓮花水庫、羅溪石材退出等,徵拆面廣量大,由此引發的矛盾糾紛、群眾訴求多。再加上歷史遺留的房産析權、青苗賠償等問題也多,拆遷工作是難上加難。

  然而,在短短8個月時間,蓮花鎮完成了雲埔互通拆除35棟10885平方米,羅溪連接線及高速落地出口均已完成徵地拆遷;西氣東輸三線隧道工程16.17畝已全部交地,隧道已貫通,管道工程交地209.5畝,完成管道施工5.77公里;蓮花水庫累計交地2204畝,完成70%,拆遷完成65%;而羅溪村43家石材廠,在短短25天時間內全部簽訂關停協議,關停面積19.49萬平方米;區社會福利中心即將投入運營。

  “這一切,實屬不易啊。”蓮花鎮黨委組織委員戴秀珍感慨説道。她説,剛開始給村民做工作,是門難進,臉難看。村民白天下田幹活,工作組就守在田頭;晚上回家,工作組就入戶做思想工作,經常要做到深夜。村民其實是捨不得多年的房子,但通過不斷地做思想工作,他們也意識到了,這些重點工程的順利完成,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就慢慢轉為理解支援了。

  蓮花鎮黨委書記許珠明告訴記者,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趁勢成立五大重點項目指揮部,區鎮村三級聯動,各小組包村到戶,把徵地拆遷當成頭等大事,主動靠前為徵地拆遷服務;黨員幹部發揚著“白+黑”、“雨+晴”、“七+零”,舉全鎮之力,黨員幹部們衝鋒在一線,打通重點項目“最後一公里”,全力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西氣東輸、廈安高速、蓮花水庫……等重點工程項目捷報頻傳。針對雲埔村拆遷任務最重、時間最急的情況,鎮黨委早謀劃、早部署,不等不靠,通過給任務、壓擔子等方法培養考察村後備幹部,調整充實雲埔村兩委成員,選拔配備村第一書記,改善班子結構,村黨組織趁勢而為,團結力量,攻堅克難,重點項目推進有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