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30年能源格局,工程院怎麼看?

  • 發佈時間:2014-12-21 01:30:3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大慶

  ■週末特別策劃

  當今中國,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發展綠色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社會追求的一種時尚。然而去年10月,在南韓大邱召開的第22屆世界能源大會的報告中卻有這樣一段話:“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構成的基礎,煤炭仍將長期發揮重要作用。”這段話告訴我們,儘管新能源得到很大發展,但世界能源格局在未來30多年中,煤炭依然是主角之一。

  世界未來30多年煤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當然更不例外。作為全球煤炭最大的生産國、消費國和進口國,中國的煤炭生産和消費究竟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發佈了重大諮詢項目研究成果——《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報告(下稱“煤炭報告”)。這個有30多位院士、405位專家參與調研的項目所凝練的一些觀點引人注目。

  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

  “煤炭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煤炭在中國的主體能源地位在相當長時期內不會動搖。”這是煤炭報告特別強調的。作為工程院這個重大諮詢項目的負責人,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指出,2012年中國煤炭消費結構中,煤炭發電佔了全國總發電量的75%。近年來,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持續上升,煤炭越來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後中國經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還將持續增長,峰值會達到45億噸。預計到2030年,中國煤炭消費仍會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55%以上。

  煤炭報告中算了一筆賬:到2030年,我國對污染物排放的限制比現在會更加嚴格。峰值45億噸的煤炭消費,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那時的煤炭消費量必須控制在20億噸以下。面對45億噸的需求,這25億噸的缺口怎麼補上?專家坦言,只有依靠科技進步。

  傳統的煤炭利用方式不革命是不行了。謝克昌説,作為中國的基礎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後煤炭時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革命的核心在於整體推進煤炭在全行業、全産業鏈的清潔利用。概括地説,就是要安全、綠色、高效開採,控制開發量,提高科學産能比例;分級分質對口利用,全面洗選,制定潔配度準入標準;加大高效潔凈煤發電和煤電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推廣;突破技術瓶頸,減少水耗和排放,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發展稀缺煤的二次開發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在能源上還主要依靠煤炭,這是毋庸置疑的。

  1800公里以上,輸煤比輸電更經濟

  這是一個令多數人都感到意外的結論。

  課題組通過案例研究了輸煤輸電經濟成本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在1800公里左右,遠距離的話,輸煤比輸電更經濟。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立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輸煤輸電比較是考慮了成本經濟、現行運價、市場煤價電價、能量損耗等多種因素而開展的,並且通過多個數學模型計算的。“在我們課題組中,來自煤企、電企、大學的4個單位的研究人員各自獨立研究,然後一起討論,最後得出結論。”由電網公司院士領銜,得出遠端輸煤比輸電更經濟的結論,或許從一個側面説明瞭研究的客觀性。

  課題組對常規輸煤輸電做了綜合比較。在輸送洗精煤(經洗煤廠機械加工後,降低了灰分、硫分,去掉了一些雜質)和採用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條件下,他們對內蒙古到浙江、寧夏到浙江和新疆哈密到河南鄭州的3個輸電案例做了分析計算,結果是若洗精後煤炭熱值都為5500千卡/千克,而且輸煤輸電路徑相同,一般輸煤方式能源利用效率明顯高於輸電方式。若鐵路車板價和輸電電廠到廠煤價相同,按基於成本的經濟比較方法,在2000公里左右的輸電距離上,高熱值煤輸送輸煤經濟性優於輸電。以新疆哈密到鄭州為例,輸電距離2200公里左右,輸煤、輸電全成本電價分別為258.06元/兆瓦小時、296.74元/兆瓦小時。

  謝克昌指出,在現有經濟和技術水準條件下,具體輸煤還是輸電,應結合關鍵制約因素,因地制宜論證,充分考慮環境、水、土地資源制約,綜合多種因素進行科學輸煤輸電比較,堅持輸煤輸電並舉。

  煤炭報告特別強調,輸煤與輸電成本比較的結論,可以作為項目比較和決策的依據之一,而不宜作為能源戰略決策的主要依據。國家煤炭能源戰略和規劃應從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綜合考慮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等制約性因素的影響,統籌安排。

  美國開發頁巖氣是在炒作嗎?

  本世紀以來,美國大力發展頁巖氣技術,被一些人稱為“頁巖氣革命”。在中國,一部分人認為美國的頁巖氣生産主要就是為了炒作,是為了打壓石油價格。不過有一點是誰都不可否認的,那就是美國的頁巖氣生産已成一定規模。

  中國工程院在發佈煤炭報告的同時,還發佈了《我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報告(下稱“非常規天然氣報告”),這也是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這個報告不但基本落實了我國頁巖氣、緻密氣、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4類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總量、分佈與經濟性,分別提出了發展的路線圖,而且對比了中美兩國頁巖氣的生産條件。

  非常規天然氣報告指出,美國的頁巖氣從技術準備到大規模開發用了大約30年。由於新發現的氣田數量減少,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美國的天然氣産量大幅下降。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開始了非常規天然氣(包括頁巖氣、緻密氣、煤層氣等)的開發研究工作,技術逐漸成熟。謝克昌介紹説,美國頁巖氣的産量2011年已佔美國天然氣産量的27%,據預測20年後將佔到49%,它使美國可以再用100年的天然氣。非常規天然氣,特別是頁巖氣的開發利用,助推美國再次成為世界第一大産氣國,它不但提高了美國的油氣自給率,而且也減少了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導致其全球戰略佈局的重大調整。

  相比之下,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特別是頁巖氣則是“先天不足”。非常規天然氣報告指出,中美兩國頁巖氣的主要富集區的地表條件差異較大。美國頁巖氣主要富集區在中陸地區,從落基山脈到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這片區域主要是平原,便於工廠化式的生産。而中國的頁巖氣主要分佈在我國南方的丘陵、山地地區,地應力高,頁巖破碎,國外成熟的工程技術引進以後存在著不適應性。在頁巖氣的鑽井時間上,美國只需20天,而中國則需150天,美國頁巖氣鑽井數已達10萬口,而中國僅有45口。

  可以説,在頁巖氣的問題上,美國真正地進入了生産應用階段。而中國則是自然稟賦決定了我們不能現成地採用國外的開採技術,我們還需要技術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