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風力指數保險化解海水養殖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2-18 04:33:28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鐵 王新蕾

  “1000畝海帶全被風吹了,幸虧投保了風力指數保險,獲得了20萬元賠付。”12月1日,一場11級大風,襲擊了榮成市成山頭海域。讓春偉瑤水産有限公司總經理瑤曉偉慶倖的是,自己投保了風力指數保險。

  在榮成,瑤曉偉不是個例。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十條”)提出“探索天氣指數保險等新興産品和服務”的要求,中國人保財險威海分公司在我省首推風力指數保險,破解了海水養殖投保難的問題。

  “風”險頻發 賠付率高達197%

  不可控的極端大風,曾是海水養殖、尤其是海帶等藻類養殖的最大風險。“1990年5月,成山頭曾遭遇過一場大風,海帶和物資設備被衝得一乾二淨,很多漁民幾乎賠得傾家蕩産。2011年6月,強熱帶風暴‘米雷’在榮成登陸,不少水産養殖場遭襲。有家企業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瑤曉偉介紹,多年來,海水養殖一直都是看“風”吃飯。

  “風”險頻發,賠付率太高,成為沿海地區養殖業投保的門檻。據成山頭氣象站數據顯示,榮成市成山頭海域2003年至2012年,共發生8級以上大風467次,年均46.7次,最高風力可達14級。

  據了解,早在1982年至1995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曾開辦了水産養殖保險,完成保費112萬美元,同期賠付卻達到220萬美元,賠付率高達197%。畸高的賠付率,導致海水養殖保險曾出現了近20年空白。

  引入風力指數 克服定損難

  “風”險過後,災害勘察難、損失確定難,也讓保險公司望“風”卻步。

  指著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漂浮著的浮球,瑤曉偉感嘆:“別説保險公司,就是我們自己,也難以估算出風暴損失。要將數千畝縱橫交錯的苗繩上夾著的海帶數清楚,少説都得一年。”

  指數型保險,恰能破解這一難題。“相比普通養殖保險,指數型保險在條款制定和費率厘定時,涉及的資訊相對簡明,只需考慮風險區域規劃,不必區別單個投保人的風險情況,操作相對公平,能有效規避道德風險。”人保財險威海分公司農險部經理辛勇説。

  考慮到榮成市海藻養殖業發展情況,該公司聯合榮成市藻類協會和當地企業,就氣象站的選定,風力、風速與損失的關係,賠付比例和額度,以及保費的大小等,進行了3次調研,開發出兼具“養殖保險”和“指數保險”雙重屬性的藻類養殖風力指數保險。

  “通過引入風力指數,將保險標的所遭受的損失指數化,以氣象部門發佈的公共氣象資訊作為保險公司履行保險責任、賠付財産損失的核心要件,既簡化了查勘定損工作,避免保險雙方爭議的發生,而且提高了風險的可控程度。”辛勇介紹説。

  刮多大風 賠多少錢

  “以成山頭氣象站過去10年的氣象數據為基礎,參考藻類養殖企業遭遇不同風災情況下所對應的養殖品類損失程度的統計資料,以風速大小和頻次為主要內容,並根據海帶、裙帶、龍須菜的生長週期,分為4至6月、7至9月、10至次年3月三個階段。自發生最高風速為20米每秒的8級風起,對應相應階段的相應風力等級,被保險企業獲得相應賠償。”人保財險榮成支公司副經理鄧華偉介紹説。

  據了解,根據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産品還分為A、B兩款,人保財險公司每兩個星期調取一次榮成氣象站氣象數據,賠付以氣象局審核認定的風速和風級為準。以4至6月(A款)為例,8級風次均賠償比例為保險金額的1.25%,9級風次均賠償比例為2.25%,14級風次均賠償比例達到10%,最高風力17級風次均賠償比例為40%。

  投保以後,瑤曉偉對風級更加關心了。遇到大風,他都會打電話問問氣象站,確認是否達到賠付標準。

  “通俗來講,就是‘刮多大風,賠多少錢’,風級較為明顯的時候,投保人會主動跟我們聯繫。9級左右的大風,投保人無法判定是否達到理賠標準,我們會主動告知。”鄧華偉説。

  在試運作階段,該風力指數保險投保標的限於以浮筏方式養殖的海帶、裙帶、龍須菜等藻類海産品,承保了榮成4家藻類養殖龍頭企業的16000畝養殖面積,保費1600萬元,保險金額3.2億元,目前已理賠4次,賠付金額801萬元。據了解,該公司將繼續推廣這一險種,並將拓展到鮑魚、牡蠣養殖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