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掛號網:架設醫患互通“天橋”

  • 發佈時間:2014-12-17 03:33:1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劉樂平

  不久前,總部設在蕭山的掛號網宣佈獲得超過1億美元投資,由騰訊領投。雙方對外界表示,未來將共同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進行深耕,這也是該領域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融資。更早的時候,春雨移動健康、九安醫療、丁香園等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均獲得大額融資。

  資本燃燒下的移動醫療行業,未來是怎樣的場景?掛號網創始人廖傑遠説,“掛號網”要做的,遠不止是掛號——而是徹底改變人們的就醫模式,在現實生活裏這樣的情景已經觸手可及:

  假如身體不舒服,拿出手機,通過智慧分診找到合適醫生;線上諮詢後,如果是簡單症狀就線上診療,如果病情較複雜,就馬上掛號,約好醫生時間;等到約定時間,去醫院檢查,診斷完畢,前腳離開醫院,後腳到家時,藥也送到了。

  改造就醫流程

  高效、有序、便捷——在資訊技術這個行當裏,這些形容詞所描繪的就是廖傑遠所習慣的狀態。幾年前一次帶家人看病的經歷讓他抓狂——看病時,化驗、繳費、劃價都要排長隊。長時間的等待,造成了醫院擁擠、噪雜的環境,患者身心疲憊,院方管理起來也深感壓力。

  “從IT的角度來看患者就醫的流程,很多地方我不理解,當時就意識到,如果引入IT技術、網際網路,有很多改進空間。”在“不合理”的地方,廖傑遠找到了創業的方向,掛號則成為廖傑遠的突破口。

  醫院是封閉運營的,每一家醫院都有自己的HIS(醫院資訊系統)系統,要想把掛號這個程式通過網際網路,放到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首先要醫院點頭才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是廖傑遠嘗試的首批醫院之一。“當初醫院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了5%的號源,運作一段時間後,院方發現,效率提高很多,患者也很滿意,於是提供的號源越來越多。”

  廖傑遠告訴記者,如今,華山醫院所有專家號提前兩週全部提供給掛號網,掛號網上沒有挂完的號在就診當天5時再回到醫院系統裏,醫院大螢幕上實時剩餘號數及對應醫生。

  事實上,廖傑遠早就調查過,雖然很多醫院自己做過預約掛號,但都做得不好 “醫院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做資訊系統,那我肯定比醫院要專業嘛!”

  “去年全年,在上海,我們預約成功890萬人次,光停診我們就做了121萬人次。1例都不能有差錯。提前2周的預約,專家臨時有事很常見,前面已經預約的病人怎麼辦?這種服務是有集約效應的,不是專門的機構很難做好。”

  一開始是廖傑遠找院長,名聲傳開去之後,漸漸變成院長們找廖傑遠了。“因為院長忽然發現這些改造對醫院非常重要,可以迅速走到相同醫院的最前列”。

  最新的數據是,截至2014年10月,掛號網已經與全國23個省份、900多家重點醫院的資訊系統實現連接,擁有超過3700萬的實名註冊用戶和超過12萬名重點醫院的專家。

  幫患者找醫生

  預約掛號是進醫院的第一個入口,率先在封閉的醫療體系裏面撕開一條口子,給醫院的內網和外網打通了第一個通道。

  在和醫院合作的過程中,廖傑遠發現醫院和患者有一系列需求,比如,掛號之前先要確定挂哪個科,找哪個醫生?“過去掛號的系統跟醫院連接得還比較淺,去年我們開始和醫院進行深度連接。”廖傑遠説。

  幫助患者找對醫生,廖傑遠考慮的是怎樣建立分診導診的體系。“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與900家重點做連接,12萬名醫生,一個接一個的建立專長庫。這個專長庫精確到醫生擅長于哪個病種、手術,這個庫能幫助患者找到他所需要的醫生。”

  越是深度接入,暴露的問題也越多。掛號網團隊發現,如果僅僅是預約掛號,而沒法做到分時預約,還是沒解決問題。“因為沒法分時預約的話,每個老百姓約了號之後,還是要一大早到醫院裏,還是要排隊交錢,交完錢才能拿到號,拿到號之後一樣要等,不能有效的解決等候時間問題。”

  廖傑遠給每個醫生配了一個APP,醫生可以用,助手也可以用。醫生可自己調節流程列表,把控接待病患節奏:早上第一批病人之間間隔15分鐘;到特定時間開始變為10分鐘間隔。這個系統操作簡單,經過兩三次試行,醫生可以完全控制整個流程,診療變得井然有序。

  分時預約之後,掛號網團隊又做了院外候診,把醫院的叫號屏推到手機上,這樣患者就可以直接在車裏等,在院外等候,等時間到了再進去。

  今年6月,掛號網推出一款叫做“微醫”的便捷就醫APP。這是一個包含“微醫院、微醫生、微醫”三大主要應用的移動醫療App集群。通過“微醫醫生版”,醫生可以管理自己的患者群,可以自助隨訪,也可以通過語音、視頻接受患者線上諮詢等。

  廖傑遠説,微醫APP成為掛號網實現“連接”的利器,通過“微醫”,資訊可在醫生、醫院、患者之間順暢流動。

  “醫院是一個介面,病人有一個APP,醫生有一個APP,通過一個介面加兩個APP,就實現了醫院、醫生和病人之間的數據共用。”在廖傑遠的設計裏,掛號網要連接醫院、醫生和病人,設計針對三方的端口,促進資訊共用。

  看好增值服務

  創業的頭兩年,很多人問廖傑遠,“你錢夠燒嗎”?

  不能在掛號業務上賺錢——這是一開始廖傑遠就認定的原則,“否則與患者最痛恨的‘黃牛’有什麼兩樣。”

  而掛號網一直在做的事:把醫院的數據由淺到深逐步打通,深入的連接醫院、醫生和患者,這需要大量的投入。“我們公司IT工程師佔了團隊的一半。因為每個醫院對接,我們都有一套前置伺服器,然後實現安全的內外交互,也要有專線和虛擬專線。”做資訊系統要燒多少錢,IT出身的廖傑遠再清楚不過。

  最近兩年,另一個問題頻頻被人問起,“你靠什麼賺錢?”

  “事情做好了自然有錢賺”——這個看似很玄,似乎有點敷衍的回答,其實正是廖傑遠的堅持。免費掛號是掛號網將永遠堅持的“中心”,大量用戶的匯集平臺必然會産生相應的增值服務。

  四年時間裏,掛號網構建了包括掛號網站、微醫APP、民康卡三大平臺,並依託於此逐漸形成診前、診中和診後的健康消費鏈,設計出獨特的移動醫療生態體系。

  廖傑遠把掛號網的整體業務歸結為三個字,險、藥、醫。

  以保險為例,和保險公司合作,給保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聯合保險公司推出險種,為保險公司提供結算服務,這三個業務加起來,市場潛力很大。和醫院持續連結的規模和深度是前提。

  在藥的方面,掛號網正在跟國藥集團的系統對接,後者的配送體系已經能配到鄉鎮這一級。掛號網每月有500到800萬的病人,這些人買藥、健康消費品、健康服務,量是巨大的。

  對於未來的盈利模式,廖傑遠始終認為有著無限可能性,“慢慢發展下去,掛號網實際上會成為一個虛擬醫院。病人有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部分人希望願意多花錢買優質的服務,作為一個平臺,掛號網可以把雙方對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