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再助力,森林資源成為資本
- 發佈時間:2014-12-16 09:31:39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林木林地明晰産權、確權發證主體任務,並在林業服務中心、林業合作經濟組織、林權抵押貸款等配套改革工作中取得新突破,為全國林改工作提供了借鑒經驗。面對林改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三明以金融創新為抓手,在全國首創林權按揭貸款,解決了國家林業金融政策存在的期限錯配問題,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0年;並且為之配套建立了全國首創的“五位一體”風險防控模式,極大調動了金融部門的積極性,促進了林業與金融的深度“聯姻”,為林業産業發展注入了新血液。
林業發展面臨新難題
“造一畝林地需要樹苗、肥料、人工管理,目前成本大約3000元左右,而且幼苗前五年都要人工管理。如果是流轉的林地,還要再加上地租。”永安林農周愛民説。
林業發展有其特殊性,除了生長受自然環境影響、存在風險外,樹木生長週期相對較長。因此,林農看著滿山的林地,投入的資金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收回,不僅影響他們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也制約著林業産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不斷外流,林由誰造、山由誰管問題日益凸顯。壯大林業産業,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需要金融助力。
林權抵押貸款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三明市林業局副局長潘子凡介紹説,全市現有森林面積2645萬畝,按畝均3000元計算,森林資源資産總價值約800億元,如果有20%實現抵押貸款或流轉交易,就可盤活160億元,這對於調動林農積極性、強化森林經營、保持資源增長意義重大。
但是,金融部門卻顧慮重重。“銀行沒有專業的評估團隊,不同地塊的一畝林地到底值多少錢我們不內行。其次,貸後管理難度大,放款後山林誰來管護?最後,林地後期處置時間長、難度大。”興業銀行尤溪支行張崢科長説。
圍繞林權融資做文章,三明市林權抵押貸款破冰前行。國家開發銀行與永安建立了政府信用體系平臺,通過永安國投公司試水林權放貸,雖然滿足了部分林農貸款需求,但貸款週期與林業生長週期不匹配問題依然存在。
林權抵押實現新突破
吃飽在田,致富在山,希望在林。三明市林業金融如何再創新?
針對林業生産週期長與現有林權抵押貸款週期短的矛盾,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與各銀行金融機構加強溝通協商,推出了中長期林權按揭貸款新品種。與以往林權抵押貸款相比,林權按揭貸款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首先是貸款期限更長。”三明中閩林權收儲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曙説。目前,興業銀行推出的個人貸款最長期限30年,企業林權按揭貸款最長期限可達15年,郵儲銀行、農商銀行也分別推出了10年期林權按揭貸款。
貸款成本更低讓林農得到更多實惠。據測算,以往林農抵押貸款綜合融資成本達到月息1.2%—1.5%,而目前已批准開展林權按揭貸款的3家銀行,通過調低利率上浮、按低限收取有關費用等措施,融資成本可控制在月息0.7%以下。
貸款流程大大簡化。林農向銀行申請林權抵押按揭貸款,只需提供有關證件材料,三明中閩林權收儲有限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相關手續全部由公司代辦。
“林權按揭貸款週期長,還款壓力小,還可以進行長遠發展規劃。有了這筆貸款後,除了撫育山林外,還準備拿出部分資金並購山林。”周愛民高興地説。
把森林資源化為資本,最後生成創業資金,連綿起伏的綠色群山,為林農致富增添了新途徑。
構建防控模式新體系
從小心翼翼到提速放貸,金融部門如何打消顧慮?
今年7月16日,混合所有制林權收儲公司——三明中閩林權收儲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三明市林權按揭貸款風險防控的重要“防火牆”。
“我們可以組織專業評估團隊,對林農申請抵押貸款的林地進行全覆蓋評估,然後再為銀行出具貸款建議書。”陳金曙説。
評估問題解決了,放貸後林地風險如何化解?針對林木遭遇火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因素多,容易造成抵押物損失的情況,三明市與中國人民財産保險公司福建分公司合作,每畝林地保額提高至1800元、保費4.5元,其中1.5元保費按政策性森林綜合保險規定承擔,3元保費由縣級財政和林農各承擔50%。
為解決林權抵押物後期處置難問題,三明還與省閩投資産管理公司合作。一旦林農貸款出現風險,資産管理公司可以收購林權抵押物,並進行公開拍賣,變現資産。
“如果資産管理公司在拍賣中出現流拍,我們還可以對林權抵押物進行收儲,這樣就徹底解決了銀行顧慮。”陳金曙説。
據悉,由林權收儲公司、保險公司、資産管理公司、金融部門與林農構建的“五位一體”風險防控模式也屬於全國首創,極大調動了金融部門的積極性,再一次促進了林業與金融的深度“聯姻”。
記者手記
多年來,三明林改不斷探索、不斷突破,為全省全國積累了許多可資借鑒的好經驗、好做法。永安林權按揭貸款的順利發放,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改革沒有完成時。在改革的過程中,每走一步都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林改工作也是如此。據悉,下一步,三明將繼續深化林權抵押貸款金融創新,完善資産評估、森林保險、交易市場等配套改革措施,並在明晰産權基礎上放活經營權,有序推進林權流轉,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實現林業規模化、産業化經營,為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貢獻力量。(記者項裕興通訊員羅鳴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