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隨“線路醫生”出診

  • 發佈時間:2014-12-16 04:29:26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通訊員 梁凱 葛芋

  本報記者 李振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春秋喝風沙,早晚吃涼飯。”這是電力巡線工人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寒冬來臨,為確保冬季用電安全,山東能源龍礦集團供電部組織巡線人員對礦區內全程線路進行了特巡。日前,記者跟隨巡線工人在-3℃的寒冬巡視該集團內跨度最長的供電線路——35千伏蘆煤線。

  早上8點,工程車載著龍礦集團供電部檢修一班班長李憲帶領的4人小組以及記者到達了位於蘆頭鎮下莊郭家村村北農田的蘆煤線1號桿。剛從車上下來,記者就體會到深冬寒風的刺骨,身上的羽絨服很快被吹透,臉頰、耳朵也凍得冰冷麻木。“我和陳石偉一組,巡視1到43號桿,莊恒東和王旭東你倆巡視44到86號桿。現在準備開始對頭巡視。”李憲迅速分配好任務後,兩個小組就開始動身了。

  蘆煤線全長13.76公里,穿越12個村莊,86基桿塔分佈在農田、果園、樹林中,其中十多公里必須全程徒步。光走路還算不了什麼,每名巡檢工還都背著裝有望遠鏡、安全帶、測溫儀、記錄本等工具的重達10多斤的工具包。“咱們是負重‘行軍’,能增加熱量,不怕冷。”李憲笑稱。

  雨雪過後的農田濕滑鬆軟,踏進去鞋底就陷進泥裏,走路格外費勁。“1號桿的導線跨越公路,往來車輛多,要保持線路的對地距離在7米以上。”李憲一邊用望遠鏡觀測桿塔構件,一邊告訴記者。導線、地線、金具、絕緣子、橫擔緊固程度、接地裝置……仔細檢查完畢後,李憲在記錄本上一一記錄,並在電桿上的黃色小牌子上寫上了巡視時間等內容。

  9點40分,一行人即將抵達11號塔,腳下的路也變得崎嶇起來。11號塔周圍長了一大片灌木林,要想走近塔下必須穿過林地。眼看著11號塔就在眼前,可要走近卻並不容易。記者跟隨巡線工貓著腰走進去,才意識到灌木的枝條上長滿了尖刺,稍不留神就會剮破衣褲。腳下還是佈滿石塊、樹根坑坑洼洼的泥地,人在其中走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鑽出林子,記者已是滿頭大汗了,羽絨服還被剮了一個口子。“巡線沒有不剮衣服的,我們的衣服上全是口子,一年下來少説要穿破兩三套衣服、三四雙鞋。”李憲説著,從包裏掏出創可貼,幫著記者貼好。記者這才注意到,他們的迷彩工作服上到處是一道一道縫補過的痕跡。

  12點20分,經過近10公里的跋涉,終於抵達了果園裏的30號桿。檢查完畢後,李憲和陳石偉從包裏拿出了十幾個“杠子頭火燒”和6袋小榨菜,圍坐一起,就著保溫杯裏的熱水吃起了午飯。“火燒解餓、耐饑,而且不用加熱吃起來也不覺得涼,怎麼吃都很香。”陳石偉説。20分鐘後,簡單的午餐結束,巡線小隊又踏上了巡線路。

  “供電線路和人一樣,都需要定期作體檢,要不然得了病還不知道呢。”陳石偉告訴記者,巡線就像體檢,講究的也是望、聞、問、切。望就是用望遠鏡觀察桿塔所有構件情況;聞是指聽運作中線路有無異常聲音;問是向線路附近的群眾走訪諮詢線路防護區內的近期有無異常狀況;切就是用測溫儀對導線、電纜接點處進行溫度測量,如果溫度高於規定值,就説明此處接點鬆動接觸不良或是有氧化層電阻增大,那就是線路“生病發燒”了,需要做“手術治療”。這些都是“線路醫生”們肩負的重任。

  據了解,龍礦集團供電部擔負著向龍礦集團礦井及礦區居民生活供電的重任,電網所轄6千伏至110千伏變電站19座,高壓供電線路160公里,供電半徑35公里。供電部的20位電力工人肩負著為43條高壓供電線路檢修、巡視工作,為煤礦的安全穩定運作奠定可靠的電力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