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腎”健康,水清山更綠

  • 發佈時間:2014-12-15 06:33:0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祝梅 通訊員 何曉玲 劉力

  雖已進入冬季,這些天,杭州西溪濕地大片的蘆葦蕩還是吸引了不少遊客。撐一葉小船漂行于靜謐的河道,不僅可以欣賞城市裏難得一見的原生態景觀,還能看到野鴨和遷徙過冬的水鳥。

  遠離城市喧囂、親近自然,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愈發關注,濕地的價值正逐漸彰顯。作為全國濕地類型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目前,浙江的濕地總面積達1665萬畝,相當於全省國土面積的10.9%。今年起,我省把濕地保護工作列入到生態省建設和“五水共治”考核體系中,濕地資源當如何保護、修復以及利用?在近日召開的全省濕地保護工作現場會上,各地分享了彼此的經驗。

  護“腎”事半功倍

  “仙山湖分仙山和仙湖,仙湖的水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比西湖還要大一些,水質可以達到II類水。”在長興縣泗安鎮的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説,自上世紀50年代末修建水庫,到現在,仙山湖蓄積的淡水資源已能保障泗安鎮7萬多人的生活飲用水。

  在浙江,不少濕地都發揮著“水源地”的功用,淳安的千島湖,出境水量可以達到錢塘江總水量的40%左右,是杭州乃至華東地區飲用水的重要水源保障。監測數據顯示,我國的濕地“大水缸”保存了全國96%的可利用淡水資源。

  作為大自然中自凈能力最強的生態系統之一,濕地在凈化水質、降解污染方面也發揮著顯著的功效,因而享有“地球之腎”的美名。用濕地來凈化飲用水,國內這個先例正是由嘉興的石臼漾人工濕地開創的,五類水進入濕地流轉4到8天,流出時就“變身”為符合國家標準的三類水。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是通過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與棲息水中的微生物等元素共同營造出的生態系統,吸附、降解水中的有機物、重金屬等元素,形成天然“濾膜”。去年,嘉興的第二個人工生態濕地——貫涇港水源生態濕地也已經投入使用,水生植物達到60多種。

  生態修復效果好,基礎建設費用卻只有污水處理廠的一半,再加上人工濕地本身就是一片美景,越來越多的地方選擇通過保護和恢復濕地來維持青山綠水。去年,全省在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資金約2.03億元,各地實施重要濕地保護、生態修復項目70多個,補植、種植濕地植物3200多畝,清淤105萬立方米,護坡護岸80公里,棲息地改造7200畝。目前,我省近30個列入國家“十二五”濕地保護工程的項目中,衢江烏溪江、麗水九龍濕地公園的保護修復工程已啟動,其他項目也將相繼啟動實施。

  豐富物種基因庫

  就在上個月,我省在德清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首次實施了33隻朱鹮的野化放飛。自2008年我省從陜西引進10隻朱鹮到現在,成功繁育的136隻朱鹮,讓這一瀕危的“鳥中熊貓”家族,邁出了在浙江地區恢復生存繁衍的重要一步。

  在長興縣揚子鱷保護區,數十條鱷魚正在溫室裏冬眠。“揚子鱷曾廣泛分佈于我國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沿岸地區,到上世紀70年代末,野生揚子鱷的種群數量僅有100余條。”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1979年尹家邊村民自發圈養保護揚子鱷到現在的系統性保護,長興揚子鱷種群已從11條擴大到5000余條。

  我們隨工作人員走到戶外,開闊的濕地空間裏,蘆葦迎風飄擺,平靜的水面泛起漣漪。“現在天氣冷,鱷魚一般都會打個洞藏起來冬眠,這些洞穴基本上都是貼著水面往上打,現在都能看到。到目前為止,保護區在野外放歸的揚子鱷已有500余條。”工作人員介紹,放歸的這些揚子鱷個體都有電子晶片標記,族群的繁殖行為將被準確記錄,實現動態監測與管理。

  濕地的生態功能的提升,為種族的恢復和延續帶來希望。從2009年到現在,寧波在多處濕地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和生態恢復項目,累計投資近10億元。在象山,縣政府先後投入3000萬元管理韭山列島和漁山列島,改善大黃魚、江豚、曼氏無針烏賊等保護對象的棲息環境,更引得極度瀕危物種黑嘴端鳳頭燕鷗再度回歸。總投資超過2.5億元的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區內的鳥類已由保護前的4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200多種。同時,省林科院組建“浙江省濕地研究中心”,多學科的濕地專家庫與浙江大學、中科院等15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保護與種群恢復的研究工作。

  紅線守護美江南

  今年,我省劃定了森林、濕地、物種三條生態保護紅線,並將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到2020年,全省要確保濕地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目前,建立保護區和濕地公園仍是最有效的濕地保護措施,而在全省1665萬畝的濕地面積中,列入保護區和公園範圍的濕地僅有300多萬畝,加快拓展保護空間,仍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自然觀光、旅遊、娛樂等多功能的開發建設,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濕地資源的保護。“生態旅遊的興起,正在為生態資源的保護注入動力。”磐安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前三季度,磐安的漂流景點累計接待遊客數量超過10.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750萬元,漁業産值也有230萬元。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省在濕地公園與保護區內進行生態旅遊的人數達到44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3.5億元。

  乘船進入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腹地,一片常年浸泡在水中的森林景致格外動人。“這片水中森林的歷史接近60年了,樹種主要是柳樹,也有部分楊樹。”工作人員説,去年起,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啟動了五個園區工程,其中,“仙柳灣”景點將把現有的這片水上柳樹林面積進一步擴大到600畝以上,形成以水上森林為特色的主題公園。“我們正在建設的荷博園,將種植超過160種荷花,周邊近6.5公里的環湖道路也快要建好了。”她説,屆時,遊覽仙山湖將不再光是遊船形式,遊客會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濕地生態。

  省林業廳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省已建有濕地及與濕地有關的自然保護區11個、自然保護小區30個,建立國家濕地公園8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4個、省級濕地公園16個。同時,從今年9月起,我省正式開展濕地生態補償政策的調研工作,將爭取儘快建立分級、分類補償相結合以及政府補償、市場補給有機統一的濕地生態補償機制。

  到明年6月底前,我省將抓緊完成縣級濕地保護名錄的確定工作,並確保到2017年,全省建立省級以上濕地公園30個、濕地合理利用示範區50個、濕地生態教育基地50個,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