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跨越喜馬拉雅的合作

  • 發佈時間:2014-12-15 02:29:18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常川

  在西藏長達4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一側是我區21個邊境縣、5個開放口岸、1個邊貿通道和48個邊民互市貿易點,另一邊則是印度、尼泊爾、緬甸和不丹多個南亞國家。作為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近年來我區加大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和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出臺對外貿易鼓勵政策,外貿經濟取得不斷發展,據拉薩海關統計,2011年到2013年間,對外貿易總額先後突破10億美元、20億美元和30億美元大關。

  中印乃堆拉外貿通道——

  貿易活躍 前景廣闊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的亞東縣,與不丹、印度相鄰,山水清秀、景色宜人。中印乃堆拉邊貿通道2006年恢復開放以來,僅仁青崗邊貿市場邊貿總額就增長55倍,2013年達到8000多萬元,帶動了當地人氣和物流的快速聚集。

  清晨從亞東縣城出發,經過16公里的路程,便到達了海拔3645米的仁青崗邊貿市場。説起中印乃堆拉邊貿通道的現狀,同車的日喀則海關綜合業務科副科長索朗次旦告訴記者,中印乃堆拉邊貿通道每年5月1日開放,11月30日閉關,歷時7個月,每週開放4天。同時根據國家政策,邊境地區居民可以享受每人每天8000元人民幣進口生活用品的免稅政策。

  10點過,邊民們停靠在路邊的微卡貨車陸續開始發動,依次接受海關查驗。海關關員逐個確認邊民個人身份和車輛資訊,核對報關單與實際出境貨物是否相符。“邊民互市貿易現在已經成為邊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檢查間隙,索朗次旦告訴記者,截至今年,日喀則海關亞東監管組已為155余名邊民辦理了海關監管點車輛通行證,覆蓋亞東縣兩鎮五鄉。

  每年的8至11月份是乃堆拉的貿易旺季,亞東縣每天最多有60輛貨車從事互市貿易。來自帕裏鎮的格桑群確已經從事互市貿易兩年多,從印度邊貿市場購買餅乾、巧克力等食品再銷往日喀則,一年可收入5、6萬元。

  相關統計顯示,2013年中印貿易額達495億美元,但兩國貿易往來多從天津、廣東等海港出發,漫長的海運時間導致貿易週期相對較長。乃堆拉通道是我區乃至我國西部部分省區距離口岸最近的出入口,但目前僅以邊境互市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倘若亞東口岸恢復開放,其巨大價值將得到充分顯現,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連接南亞諸國的重要“橋頭堡”。

  仁青崗邊貿市場內共有28家中印兩國商人的攤位,中國商人多經營服裝、毛毯、瓷器,印度商人的攤位前則擺滿了印度食品、化粧品和大米。在此經營卡墊生意的甘肅人楊增祥到這已經8年多了,是乃堆拉貿易通道開通後第一批到這“淘金”的商人。他告訴記者,由於印方規定從乃堆拉通道進入印度的貿易清單以農畜産品為主,與現實市場需求差距較大,這幾年自己的生意並沒有當初預計的好。

  “不過我還是對乃堆拉抱有很大希望,畢竟中印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貿易潛力很大。”楊增祥還特別向記者説起,前段時間習總書記出訪印度的消息讓他更加堅定了在乃堆拉“掘金”的信心。

  樟木——

  最繁忙的陸路通商口岸

  國道318即將駛入終點,森林掩映中一座建築風格多樣、色彩繽紛的小鎮出現在眼前。國道穿城而過,狹窄曲折的公路人來車往,熱鬧非凡,等待裝卸貨物的尼泊爾貨車車身涂裝各異,從半山腰的貨場斷斷續續一直排到中尼兩國交界處的友誼橋,樟木口岸的繁榮程度由此可見。

  位於日喀則聶拉木縣的樟木口岸于196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一類通商口岸。得益於便利的交通,目前已經成為我區最繁忙的陸路通商口岸。據聶拉木海關統計,僅今年1至10月,樟木口岸進出車輛8818輛,進出口的貨物共計11.06萬噸,貿易值15.35億美元,佔我區進出口總值的99.8%。

  一大早,記者在樟木口岸海關入境通道遇到了剛去尼泊爾談完生意的扎西頓珠。34歲扎西頓珠是樟木鎮邦村人,已經從事外貿生意5年多時間。“我以前跑運輸,看見外貿生意好做,就轉行了。”扎西頓珠告訴記者,自己和村裏的幾個年輕人合夥經營,從拉薩批發的服裝、鞋子深受尼泊爾商人歡迎,尼泊爾進口的餅乾、大米等食品在拉薩銷路也不錯,一來一往,一年能收入30多萬。“做邊貿生意不僅沒有跑運輸那麼辛苦,收入也高出一大截。”扎西頓珠顯然對自己現在的生意非常滿意。

  除了本地邊民,樟木口岸火紅的外貿經濟同樣吸引著不遠萬里趕來的內地商人。距離口岸不遠有個邊貿市場,由於老闆是溫州人,俗稱溫州商貿城,林景月的浩源商行就在這裡。“我和老公2007年從老家溫州來到樟木口岸,現在已經7年了,生意還不錯。”林景月的店舖出售毛毯和電飯煲、水壺等日用品,旺季每天的營業額有1萬多元,為了方便交易,她還請了5個尼泊爾姑娘做服務員。林景月告訴記者,雖然外貿生意受匯率、交通狀況等外部環境影響很大,但中尼關係友好,貿易不斷升溫,她有信心,打算再多幹幾年。

  據聶拉木海關關長李剛介紹,2011年聶拉木海關實施通關流程簡化試點工作後,縮短了貨物通關時間,有力推動了進出口貿易的增長。短短5年,樟木口岸進出口貿易量增長了近10倍。同時,為緩解樟木口岸目前道路擁擠、貨場面積有限的瓶頸制約,國家已投資1億元,新建了海關監管貨場,可停放500輛貨車,預計明年4月份投入使用。“相信到時候樟木口岸的貿易吞吐量將進一步得到釋放。”李剛告訴記者。

  吉隆——

  打造對外開放的黃金口岸

  作為曾經西藏與尼泊爾最大的陸路貿易通道,吉隆口岸曾一度繁榮,1978年確定為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但受制于基礎設施不健全、公路等級低、路況差等諸多因素,加之樟木口岸的興起,吉隆口岸的發展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萎縮,並隨之蕭條。

  記者來到這裡時,正是吉隆口岸即將正式擴大開放的前夕。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吉隆口岸聯檢大樓氣勢雄偉,已經完成內外部裝修。由我國建設的雙車道熱索大橋也已完工。聯檢大樓背後,上下兩層共計4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和查驗貨場也已經全部竣工。一個功能更加齊全、服務更加完善的現代化陸路通商口岸已矗立在中尼邊境。

  和樟木路面狹窄、坡度陡峭不同,吉隆地勢相對開闊,便於海關查驗貨場建設,利於通關便利措施實施。據日喀則海關副關長普布頓珠介紹,吉隆口岸正式擴大開放後,進出口貨物的監管將更加便利,有助於提升通關效率,促進口岸對外貿易開展。

  據吉隆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該口岸邊民貿易總額達2893萬元,同比增長6.6倍。數額雖然不大,卻已超過2011年至2013年貿易總和1800萬元,充分顯示了吉隆口岸正式擴大開放後蘊藏的潛力。

  吉隆口岸的正式擴大開放,不僅使我區加強對外經貿合作邁出了一大步,並掀開了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一頁。“吉隆口岸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僅131公里,與尼泊爾經濟較發達市縣和經濟開發區相近,擁有諸多優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日喀則海關關長拉巴次仁向記者表示,根據自治區有關規劃,2020年有望在吉隆口岸建成中尼國際跨境貿易經濟區,將進一步提升我區對外貿易水準,促進對外開放,並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擴大我國與尼泊爾、印度等南亞各國的合作。

  青山如黛、雪峰巍峨,通往吉隆口岸的熱索公路在峽谷中蜿蜒曲折、一路南下,消失于山林霧靄之中,我們似乎看到,這即將繁忙起來的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正孕育著無限可能。

  ■導讀

  日前,吉隆口岸正式擴大開放,中尼國際跨境貿易經濟區也提上議事日程,標誌著我區對外開放和對外經貿合作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此,本報記者先後走訪了亞東、聶拉木和吉隆等貿易口岸,沿著喜馬拉雅山脈探訪我區邊貿發展現狀與潛力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