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宇嘉:理財新規倒逼資金 回歸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4-12-12 08:08: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銀監會近日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辦法》),核心內容有兩方面,一是對老百姓認為無風險的理財産品所投資的非標部分,準確計量風險並計提資本金與壞賬撥備;二是明確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參照券商、基金和保險等監管規章,依法對銀行理財業務進行監管。筆者認為,該辦法的目的是通過打破剛性兌付、解除隱性擔保,從而降低無風險利率,引導高凈值儲戶資金直接對接實業融資,從源頭上消除融資環節,樹立實業投資、長期投資和科技創新的理念,最後達到改革投融資體制的目的。

  今年以來,央行一直試圖通過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貸款利率下降,但由於經濟持續下行,以民營、私營和小微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投融資意願不足,而商業銀行此時的貸款投放也比較謹慎。同時,在利率市場化、房價大週期下行背景下,提高貸款利率、借助於通道或附加擔保是商業銀行防範風險的必然選擇。因此,即便金融市場非常寬裕,但實體經濟“融資環節多、融資鏈條長”的特徵和“融資難、融資貴”的頑疾依舊一籌莫展。

  從根本上講,民營、私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代表著經濟新模式,相應需要多層次的融資體系。一般來説,直接融資無疑是環節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融資模式。但是,目前無論是由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為形式的傳統直接融資,還是融資租賃、股權投資、P2P等新形式的直接融資,都沒有改變融資環節多、鏈條長的問題,“融資難、融資貴”始終無解。

  根本原因就在於,為了爭奪融資客戶和儲戶資金,各種從事直接融資的仲介都打著“剛性兌付”的旗號。而為了維持“剛性兌付”的隱性承諾,也為了迎合非標監管,資金借出方就必須要採取層層擔保、加通道的模式,融資成本高就不奇怪了。而之所以“剛性兌付”難破,就在於資金需求大戶——政府平臺、房地産、國有過剩産能等對利率不敏感。2011年以來,信貸對這些行業緊縮後,在發展直接融資和利率市場化的掩蓋下,銀行存款資金借助於理財、信託、證券等通道,以影子銀行的形式繼續向這些行業輸血,影子利率成了無風險利率,全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我國以銀行存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佔絕對主導,對接各類影子融資産品的大多是銀行存款資金。在社會融資需求嗷嗷待哺的情況下,由於融資競爭激烈,銀行被迫通過發行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産品來吸收存款資金,並借助信託、券商、基金等外部通道來獲得影子銀行業務的“合法身份”,對接政府平臺、房地産、國有過剩産能的融資需求,並實現可觀的市場化利潤。因此,存款資金理財化、高凈值人群“避實就虛”的投資“食利化”傾向非常明顯。截至今年6月份,理財資金已達到13萬億,相比2008年翻了10倍,佔存款和M2餘額的比重分別為22%和10.5%,未來進一步增長的趨勢很明顯。

  新《預演算法》的發佈、房地産大週期下行、製造業持續通縮等因素,事實上從源頭開啟了打破“剛性兌付”。因此,三季度以來,理財産品和“寶類”産品收益率開始下行,為降低融資成本和正常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創造了條件。但是,基於長期對接舊模式、看重抵押物價值、忽視企業盈利前景分析等經營體制的制約,銀行風險偏好轉向、支援實體經濟遲遲無法實現。在三季度政策定向寬鬆加碼的背景下,一般貸款利率基本沒有變化,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降反升。

  經濟“新常態”下,驅動力將轉向技術創新和效率改進,這就需要激活民間千千萬萬主體的創新和投資活力。在間接融資為主的情況下,需要打破“避實就虛”的“食利化”投資傾向,將存款資金與民間融資需求直接對接起來,這也是發展多渠道融資體系的基礎。

  近期,存款保險制度推出提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儘管最高賠付50萬元將覆蓋99%的儲戶,但僅佔存款總規模的50%,近一半的存款不受保護。而擁有這一半存款的高凈值儲戶,絕大多數借助於通道,投資于政府平臺、房地産、國有過剩産能。而存款保險的實施,就是要打破隱性擔保下的剛性兌付,倒逼高凈值客戶將資金投向實體領域。

  在存款保險制度推出提速的同時,上述《辦法》通過兩個渠道,加速存款資金進入實體領域:一是從正面引導銀行向大資管方向發展。按照對券商、基金和保險資産管理業務的規定,《辦法》對銀行理財直接投資進行統一監管。事實上,這是激勵銀行開展資産管理業務,以其無通道、資金規模優勢、低成本,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二是倒逼高凈值人群回歸實業投資。《辦法》要求,預期收益率型理財産品按管理費收入的50%計提風險準備金,其對接的非標資産全部入表,接受存貸比、資本和撥備的監管。但是,對凈值型産品中不超過30%的非標資産則豁免入表,從而激勵銀行發行風險自擔的凈值型理財産品,破除高凈值人群的“食利化”投資傾向,倒逼資金回歸實體經濟投資領域。

  長期隱性擔保下的剛性兌付,讓作為實體經濟融資主渠道的銀行,不是希望如何服務實體經濟,而是試圖借助影子銀行獲得投機身份,賺取資金炒作的利潤,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就很難解決。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加速推出,還是打破理財産品剛性兌付,都具有源頭倒逼的意義。一方面,存款和理財一直為舊模式輸血,也是各類影子銀行或資金掮客的主要資金來源。解除隱性擔保、打破剛性兌付能夠從源頭上規範影子銀行、清除融資環節,這對降低融資成本有釜底抽薪的效果;另一方面,解除隱性擔保、打破剛性兌付,社會無風險利率將會下滑,作為資金供應主體的高凈值儲戶,其風險偏好就會提升,這將激活60萬億存款中近一半的資金回歸實體經濟,多渠道融資模式、多層次資本市場也才能逐漸建立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