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環球聚焦之二:強改革築牢增長根基
- 發佈時間:2014-12-11 20:57:2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説中國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環球聚焦之二——強改革築牢增長根基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劉雲非)雖然近期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核心領域改革強力推進,中國經濟再度引發海外媒體和觀察人士高度關注。而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向外界傳遞出清晰的資訊:步入“新常態”階段的中國經濟前景可期,強改革將築牢增長根基。
“世界經濟正面臨拐點——要麼一直維持低增長現狀進入‘新平庸’時代,要麼制定大刀闊斧的改革政策,加快增長獲得‘新勢頭’。”對低迷的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給出如此評價。對中國經濟而言,“新常態”下的增速回調非但不平庸,更為未來可持續增長帶來“新勢頭”,而動能就來自強改革。
分析人士指出,從本次會議內容看,決策層將更好地將短期目標與中長期戰略相結合,明年涉及諸多關鍵領域的改革措施將陸續出臺,全面深化改革將提速,經濟增長的巨大潛能將得以釋放。
在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海外財經人士眼中,與局部和某個時段經濟數據升降相比,改革和轉型能否取得突破更具説服力。外貿雖走弱但結構在優化,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拉低物價但也給資源價格改革帶來機遇,外需不振倒逼産業與消費市場升級。在經濟再平衡過程中,數據亮麗與否已不足以反映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而增長潛力則更多繫於諸多核心領域的改革。
而從中國經濟基本面看,也給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撐。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經濟“軟著陸”,減速而未失速,增長率7.7%,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為50%。此外,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升至46.1%,首超第二産業;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7%。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4%,城鎮就業持續增加,消費價格總體穩定,貨幣信貸增勢平穩,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具體而言,最終消費超過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服務業繼續超過第二産業,增加值佔比達到46.7%;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分別達到12.3%和11.1%;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6%;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提前完成全年就業目標;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2%,跑贏GDP。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巴蘇表示,中國經濟轉型正在發生可喜變化。隨著服務業在經濟中所佔分量越來越大,中國經濟不用維持過高增速就可以保證就業增長和社會穩定。而IMF研究顯示,中國在2013年已將最大貿易順差國讓位給德國,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多年前的10%以上降到2%,説明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下降。
經濟領域的一系列積極變化表明,儘管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決策層兩年來在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和惠民生方面表現可圈可點,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的全面改革正在有序推進。
有學者指出,中國仍處於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深化改革將帶來人才、創新、資本和制度等紅利,而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資訊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等將釋放內需空間,這些都將為可持續增長提供巨大動力。
會議就強調,“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華裔經濟學家姚樹潔認為,中國的內生增長慣性已形成,經濟增長不會太慢。此外,技術革命、基建、農業現代化、生態建設和社會保障等潛力巨大,中國已進入中高端製造産業鏈。
本次會議強調要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順市場之勢激發經濟活力,而如何打破利益藩籬、構建法治的市場經濟體制,將成為重中之重。(參與記者:吳心韜、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