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CPI年內新低PPI降幅擴大 穩增長任務依然艱巨——11月物價數據解讀

  • 發佈時間:2014-12-10 16:15: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希、李俊義)國家統計局10日發佈數據,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延續低位運作態勢,同比1.4%的漲幅為今年以來新低,當月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繼續負增長,而且同比、環比降幅都較此前一月有所加深。

  專家表示,在宏觀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的背景下,翹尾因素保持低位、新漲價因素有所減少是物價總體走低的原因,反映出當前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産能過剩與需求疲弱矛盾突出,穩增長、促改革任務艱巨。

  據測算,在11月份1.4%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與此前一個月持平約為0.3個百分點,而新漲價因素有所減少,約為1.1個百分點,致使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環比則出現0.2%的負增長。

  “新漲價因素的減少,主要是受天氣、季節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説。

  據她分析,11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於南方露地蔬菜生長和水果采收,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加上部分地區進入旅遊淡季使得交通與住宿價格回落,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也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下降,這都導致CPI環比回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四季度前兩個月CPI同比漲幅延續疲弱態勢,表明當前需求端對物價的推升力度有限,考慮到國內淘汰過剩産能仍在推進中,國際油價持續走弱及房地産相關價格的調整,未來幾個月CPI同比漲幅存在繼續下行的可能性。

  物價由供求決定,也受到貨幣供應等因素影響。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説,雖然近期央行調降了存貸款基準利率,但其政策重心在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預計短期內貨幣供給並不會出現明顯上升,物價也不具備流動性推升的壓力。

  校校晌揮冢茫校繕嫌危對經濟形勢變化更為敏感。11月份PPI同比下降2.7%,已經連續33個月負增長,並且同比和環比降幅分別較上月加深了0.5個和0.1個百分點。

  余秋梅分析説,PPI環比繼續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下跌的影響。11月份,石油和天然氣、成品油、化學原料和製品三行業價格環比下降佔PPI環比總降幅的80%。

  王軍説,國際市場工業産品價格整體低位運作的趨勢仍將延續,輸入性通縮壓力和國內需求不足制約了PPI的反彈,下一步宏觀政策應在保持連續性穩定性主基調的基礎上,在執行中更有彈性、更趨靈活。

  他表示,物價增速低位運作給新一輪價格改革打開了“窗口期”,理順能源、交通、環保等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難度很大,但事關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是建立市場機制必須逾越的一道坎兒。

  物價改革事關國計民生,對宏觀環境、社會承受力等因素也要統籌考慮。“感覺入冬後蔬菜水果價格又上去了,一個月3000多元收入,近一半花在了吃上面,如果再添置點衣服,就所剩無幾了。”河北唐山市民郭俊告訴記者。

  郭俊的感受在國家統計局發佈的CPI數據裏也有所顯現。11月份,構成CPI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六升兩降”,其中食品類價格漲幅仍較突出,影響CPI上漲約0.77個百分點,蛋價、鮮果價格同比漲幅達到16.5%和14%。

  對此,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表示,價格改革能簡單地與漲價畫等號,應分步驟、分階段推進,並要注重與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社會保障“托底”等政策相互配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