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體制改革進入落地攻堅期

  • 發佈時間:2014-12-10 05:31:18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9日召開,將就今年經濟形勢進行分析,確定明年經濟總基調。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經濟增速期望幾何?全面深化改革又將在哪些領域推進?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

  焦點 1

  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形勢時,就提前為明年經濟發展定下總基調,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

  記者獲悉,早在2011年,“穩中求進”這一説法在當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並在2012、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均以“繼續穩中求進”的提法延續了這一基調。

  “穩中求進”的前提是“穩”,那麼,多高的增速目標才被認為是穩定的?據國家統計局發佈,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4%,不少機構據此認為,全年經濟增速預計在7.4%左右,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可能繼續下調。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記者,2012年以來,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告一段落,國內、國際經濟環境均發生較大變化,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既不是依靠出口拉動的舊常態,也不是依靠投資拉動的非常態,而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減速換擋的進程還沒有結束。而新常態的第一個內涵就是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明年經濟增速有可能有所放緩,大概是7%左右。”

  根據中國銀行的研究報告,2015年政府可能會下調經濟增長目標至7%,但實際增長可能會在7.2%左右。此外,近期來自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申銀萬國、華融證券等中外機構發佈的報告,不約而同地預計明年中國政府會將經濟增長目標由7.5%左右下調至7%左右。

  而作為官方智庫,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內經濟形勢分析與跟蹤課題組近日發佈的《2014年經濟形勢分析與2015年展望》報告也預計,2015年全年經濟增長將可保持在7.0%以上,略低於今年的增長水準。

  焦點 2

  國企、金融、財稅等領域改革可期許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2015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任重而道遠。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提高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品質,抓好經濟體制改革措施的落地。

  有不願具名的人士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從2014年的準備期進入2015年的攻堅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召開的七次會議中審議的國企、財稅、金融、社保、土地、司法等一系列改革方案,都有望在2015年得以逐步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領域改革方案目前大多處於審議和待批狀態,相關細化政策有望在明年密集出臺。而國家發改委上述報告也建議,深化土地、資源和金融等重要生産要素市場化改革和社會領域的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産力、提高要素生産效率,挖掘增長潛力。

  其中,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如何推進財稅體制更好地發揮調節分配、優化配置資源等功能,成為經濟轉型特別是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大關鍵。在6月份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三次會議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獲得審議通過。

  “財稅體制改革的思路,一是新的預演算法通過了,將來政府預算將實現滾動運算;二是‘營改增’將向房地産、建築行業擴圍,完成十二五規劃中完成‘營改增’的任務目標;三是將樹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方面的調整。”牛犁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就金融領域而言,趙錫軍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要儘早完成,社會資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須繼續往前推進,資本賬戶開放方面,今年開放滬港通,明年有望再有新進展。“還有目前正在徵求意見的存款保險制度、證券發行制度改革等等,都會在明年有具體成果出來。”

  此外,投融資體制改革有望繼續擴圍。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此前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工作重點。今年在水利、電網、油氣等七大領域重點推進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明年仍將繼續,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圍至其他領域。

  焦點 3

  “一帶一路”有望獲得實質性進展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這一表述引發業界無限遐想。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必須尋找經濟增長新動力,其中就包括創新。”趙錫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自貿區戰略是在更大範圍內更廣闊的的空間內進一步拓展市場,提高我國開放的層次,調配更多資源。

  對外經貿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寶成此前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最大受益者,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方法。中國作為一個主體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將極大推動歐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對此,趙錫軍表示認同。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將我國前期改革開放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向中西部拓展的長遠戰略,將我國國際市場從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向周邊的中東亞、中亞、東歐及南亞國家拓展。

  “一帶一路”是中國工業化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

  龍金光

  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成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的主題。9日,A股市場,“一帶一路”及自貿區概念股開盤後集體向好,午後在大盤遭遇劇烈動蕩、滬指全天重挫5.43%的情況下,14隻海上絲路概念股平均跌幅僅為0.77%,而25隻自貿區概念股跌幅亦只有2.85%,均比大盤指數堅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的客觀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積極運籌對外關係、實現對外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

  從國家的戰略層面看,自貿區目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外,應對全球貿易競爭,探索開放新路徑;二是對內,以開放促改革,轉變傳統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當下,重點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稱“一帶一路”)這一重點戰略,是中國對外開放新戰略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工業化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

  放眼全球經濟合作的新趨勢,2008年7月的多哈回合談判,各方互不讓步,最終導致談判破裂。而在此際,美國主導的區域性自由貿易體系悄然興起。

  對中國來説,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經貿格局,有必要認清形勢,理清思路,制訂明晰的自貿區戰略。需要通過加入談判、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RCEP)等方式進行積極應對。

  可以看到,中國正掀起新一輪、更加積極主動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一輪對外開放將沿著三條主線展開: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越來越多的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擴大自由貿易園區的試點;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其中,“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開放新戰略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工業化走向成熟、民族走向復興的必然選擇。通過和60多個國家、40多億人口建立廣泛的溝通和協作機制,有助於中國獲取外部資源,有助於中國商品、資本和適用性技術的輸出,有助於拓展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通路、通航和通商是“一帶一路”戰略發力點。根據勞動力成本和各國的自然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可以預期未來幾年內,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和資本密集型行業有望依次轉移到“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形成以中國為雁首、中東七國為雁翼、中亞為雁身和兩翼的升級版雁陣模式。

  與此同時,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善於通過自由貿易區建設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