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0月份網貸成交總額超260億 商業銀行緊鑼密鼓佈局P2P

  • 發佈時間:2014-12-09 06: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錢箐旎  責任編輯:羅伯特

  商業銀行佈局P2P步伐正逐漸加快。從2012年初平安陸金所上線至今,國內目前已有包括陸金所在內的7個銀行係P2P平臺,其餘6家分別是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民生銀行旗下民生電商推出的民生易貸、包商銀行的小馬bank、國家開發銀行參與投資設立的開鑫貸和金開貸、蘭州銀行的e融e貸。

  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網貸成交總額達268.36億元,環比增長2.30%;成交量過億元的平臺達51家,其中紅嶺創投、陸金所、溫州貸、鑫合匯、有利網、微貸網、盛融線上、人人貸、PPmoney、積木盒子成交量位居前十位,成交額累計佔比為30%。

  儘管進入排名前十位的銀行係P2P平臺只有陸金所一家,但業內人士認為,在利率市場化和客戶下沉的大背景下,近兩年來一些銀行正在加緊爭奪小微信貸市場。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包商銀行都是在該領域成長較快的銀行,以P2P助力小微業務是順理成章的一步棋。

  “銀行係P2P其實更像銀行將小微甚至中小業務資産出表的一個渠道。”銀率網分析師吳靜淼表示,總體上看,銀行係P2P分化已初現端倪。一些銀行係P2P平臺試圖向P2P的核心價值靠攏,即定位於撮合借貸交易的仲介,以數據和技術發掘更大的市場和進行更精確的風險定價。目前受制于數據、技術和商業環境的客觀現實,這一目標的達成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從融資模式上看,小企業e家、民生易貸、金開貸等都是傳統信貸模式,且投資標的規模較大,起投金額較高;陸金所和小馬bank投資標的規模較小,起投金額相對較低。綜合來看,銀行P2P模式和已有的P2P平臺差異不大。但與其他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相比,銀行係P2P平臺能提供銀行級別審貸標準、線下審查借款人資質、提供貸後管理、借款人風險金保障計劃等,因此銀行係P2P的確有其先天優勢。但業內人士同時提醒,由於P2P的仲介角色定位,類似的風險兜底不會長久,投資人需謹防投資風險。

  專家認為,銀行係P2P的發展還需要考慮兩大因素:一是優化投貸雙方的用戶體驗,二是完善資訊披露。若能在這兩方面有所突破,銀行係P2P或將更快成長。(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