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成第三個雙百次宇航發射國家

  • 發佈時間:2014-12-08 07: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余建斌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7日11時26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搭載著中巴合作研製的資源一號04星向大氣層外飛去,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00次發射,圓滿完成這次發射後,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完成200次宇航發射的國家,標誌著我國進入空間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兩個“100次”時間縮短30年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生産,從1970年到2007年,歷時37年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此次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有“金牌火箭”之稱的長征系列火箭僅用7年就完成了第101至200次發射。同時,發射成功率也從前100次的93%提升到後100次的98%,比肩世界航太強國。同世界各航太強國的最近100次發射成功率相比,我國位居前列。

  據航太專家介紹,1970年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以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先後把載人飛船、月球探測器、北斗導航衛星等250多顆國內外航太器成功送入太空,我國航太事業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創新超越的發展道路。

  40多年間,我國運載火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串聯到捆綁、從常溫推進劑到低溫推進劑、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的重大跨越,研製形成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和長征四號4個系列13種型號的運載火箭,成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産品。

  火箭可年産20余發,實現組批投産

  目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生産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由1998年的年産8發火箭,提升到目前的21至22發,實現了組批投産。

  根據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火箭專家介紹,從1970年至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先後有13種型號投入使用,完成了五次重大的技術跨越。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200次發射,由我國已經建成的酒泉、西昌、太原3個航太發射場共同完成。

  目前,我國航太發射任務組織管理能力、綜合性試驗能力、高密度發射能力、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國際航太合作能力不斷提高,滿足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航太器的需求,形成了多星多箭並行測試、快速發射評估、快速射後恢復、快速狀態轉換、“零窗口”發射等核心技術。以此次完成長征火箭200次發射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為例,其多個發射工位已能夠滿足國內外多種型號衛星發射需求,具備世界一流的低溫發射能力和複雜天候發射能力,能同時並行完成多發不同型號發射試驗任務。

  同時,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遠望號海上測量船、中繼衛星和其他國內外陸基測控站組成的航太測控網,逐步實現了由陸基向天基、由地球空間測控向深空測控的拓展,不僅能滿足衛星測控需求,還能為載人航太和深空探測等任務提供測控支援。

  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兩三年內首飛

  據了解,為適應未來航太事業發展需要,我國正在研製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多項關鍵技術已獲得重大突破。

  以長征五號為例,不僅採用新型的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推進劑,運載能力也成倍增長,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是現役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最大運載能力的兩倍左右,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目前,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已全面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將在今後兩三年內逐步完成首飛。

  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介紹,“隨著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逐漸研製成功並投入市場,包括未來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可顯著提高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國家航太局局長許達哲透露,中國航太發展未來規劃的重點方向,主要涵蓋了大力發展航太運輸系統,穩步推進航太重大科技工程,著力構建由遙感、通信、導航衛星等組成的長期連續穩定運作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以及加強空間科學研究等四方面內容。其中包括積極推進太陽系行星及小天體探測活動等計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