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逆石油危機"顯現 或引石油産量暴跌

  • 發佈時間:2014-12-07 09:50: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劉洪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常意義上,我們所説的“石油危機”,是指因油價暴漲給各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但如果油價暴跌呢?那産油國勢必面臨沉重打擊,這一後果也被稱為“逆石油危機”。隨著國際油價的暴跌,“逆石油危機”已開始顯現,各國在為廉價石油高興之餘,也應對危機演變有所警惕。

  以俄羅斯為例,石油是俄羅斯經濟的支柱,俄40%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出口。俄財長西盧阿諾夫此前就表示,俄羅斯因西方制裁損失約400億美元,因油價下跌損失900億-1000億美元。如果油價進一步下跌,俄明年可能還要損失2000億美元。

  受此影響,俄羅斯經濟可謂風雨飄搖,自1月以來盧布貶值幅度已超過40%。俄政府也將明年經濟由原先預測的增長1.2%,調整為萎縮0.8%。換言之,俄羅斯經濟明年陷入衰退已是大概率事件。

  俄羅斯的命運,同樣是其他産油國的處境。在委內瑞拉,原油收入佔財政收入的50%,佔外貿出口收入的90%。石油美元的減少,迫使委內瑞拉政府外匯儲備告急,一系列民生項目難以為繼。在尼日利亞,原油收入也佔到政府財政收入的70%,油價暴跌也使得尼日利亞政府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削減政府開支,對奢侈品加徵稅收。

  即使是在富有的中東産油國,油價暴跌的負面效應也在顯現。在這些國家,此前常為外界津津樂道的一個現象,就是“水比油貴”。但“水比油貴”的背後,則是國家的濫發補貼。但在油價暴跌導致財政收入銳減的大背景下,這種補貼正在逐步被削減。

  但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補貼的民眾,往往很難接受福利取消的結果。而且,為應對此前的中東亂局、穩定國內局勢,沙特、卡達等中東産油國花費了數千億美元用於增加工資、提供失業救濟、改善教育和醫療品質等民生項目,但隨著油價走低,這種燒錢行為能否繼續,還是一個疑問。

  “逆石油危機”,至少在當下,影響還局限在産油國的經濟領域,具體表現為GDP增幅下降、失業率高企、消費不振,在個別窮國還導致貧困率加劇;但隨著危機的演進,甚至也不排除在某一個或多個國家引發政治動蕩。這種動蕩勢必將進一步給世界經濟帶來影響。

  此外,“逆石油危機”的一個重要外溢影響,就是“石油美元”的大幅減少。在油價高企的年代,充足的“石油美元”流入全球金融體系,提高了流動性,推高了資産價格,而且幫助借款國壓低借貸成本。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國際金融協會非洲和中東總監喬治·阿比德的話説,在2012年,流入流動性投資(如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歐佩克“石油美元”達到5000億美元的高峰,但到明年,即使油價均值達到每桶78美元,流入這類投資的歐佩克“石油美元”可能降至1000億美元以下。這勢必給相關國家融資帶來困境。

  但對整個世界而言,油價暴跌肯定利大於弊,有利於壓低通貨膨脹,推動世界經濟向好發展;對石油消費大國而言,油價暴跌更是經濟的一大利好。具體到中國,正是由於油價的暴跌,從而為降息等貨幣政策實施提供了空間。

  但在享受低油價的同時,各國也需為“逆石油危機”保持警惕。畢竟,世間萬事總是禍福相倚,“逆石油危機”不斷加劇,最終會引發石油産量的暴跌,隨之而來的則是高油價的捲土重來。而且,由於低油價迫使高成本油田開發被凍結,高油價的歸來,將可能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劉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