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三省水泥企業“冬眠”了

  • 發佈時間:2014-12-04 05:45: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1日,伴隨著一場大雪,東北三省水泥企業統一實行水泥錯峰生産正式拉開了序幕。《經濟日報》與《中國建材報》記者組成的採訪小組,第一時間對遼寧、吉林兩省的水泥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錯峰生産的落實情況和企業反響。

  在遼寧,亞泰集團鐵嶺水泥的廠房沒有了往日生産的噪音;在吉林,遼源渭津金剛水泥有限公司往常燒煤的滾滾濃煙也不見了蹤影。皚皚白雪中,錯峰停窯的生産線顯得格外安靜,以往冬季也要加班加點的水泥企業,終於迎來了難得的“假期”。

  冬季生産不如停産

  《經濟日報》記者隨採訪組來到亞泰集團鐵嶺水泥有限公司時發現,2條日産2500噸水泥熟料生産線和1條日産5000噸水泥熟料生産線都已停止作業,靜悄悄地矗立在廠區,空蕩蕩的生産車間幾乎不見工人的身影。

  “今年冬天推行錯峰生産真是太及時了!公司早就想冬季停窯了。”亞泰集團鐵嶺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愛民剛見到記者,就表達了對水泥錯峰的擁護。此次亞泰鐵嶺水泥停掉了全部的3條生産線,工廠裏只留下300名員工值班。

  “水泥行業産能過剩嚴重是個不爭的事實,行業在盈虧邊緣掙扎,不少企業都動過冬季停産的念頭。”劉愛民告訴記者,其實業內人都明白冬季錯峰的必要性,冬天是水泥銷售淡季,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生産再多也難有銷路,因此不少企業都覺得與其盲目生産、加劇競爭,不如冬季停産以緩解産能過剩、調整供求關係。遼寧省水泥協會會長王友春舉例説,早在2011年,遼東地區就曾試著停窯兩個半月,供需關係當年即得到調整,企業效益也有很大提升,市場拉動效應也很好,錯峰生産確實有效。

  但部分企業為了搶佔市場,明知冬季生産利薄,且生産成本高、對環境破壞大,仍開足馬力生産。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企業在冬季隨波逐流、被動生産。由於不甘心被其他企業搶奪市場,因此“你幹我也幹”的惡性競爭自然就會形成。其後果就是産能過剩加劇、供大於求矛盾惡化,冬天辛苦生産的産品賣不出,適宜生産的夏天卻只能停止生産、消化庫存,嚴重違背了行業發展規律。

  “作為企業,冬季生産的資金佔用量大、財務成本高、生産難度高,生産後賣不出去的熟料存放損耗巨大,1噸熟料由於儲存掉號能從200元掉價到50元。”遼源渭津金剛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興海説,冬季生産實在是無序競爭下的無奈之舉,如果停窯4個月,公司將至少節約5000萬元的綜合成本。

  “與其每年冬季硬著頭皮生産,倒不如主動停産降低成本。錯峰生産來得正是時候,是一項讓行業擺脫困境的嘗試。”李興海説。

  積蓄能量高效生産

  記者來到遼源渭津金剛水泥有限公司時正值大雪,零下15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伴隨著3到4級的東北風,十幾分鐘的考察,記者就全身凍僵,難以想像在如此寒冷天氣下工人們如何進行室外工作。

  “這還不算冷呢,我們這裡最冷的時候差不多零下35攝氏度、半米厚的積雪,工人手都伸不出來,燃料都凍上了,生産條件非常艱苦。對工人們來説,冬季停窯減輕了勞動強度,避免了惡劣天氣下的生産危險。”李興海説,今年錯峰停産,員工將從生産線上調整到檢修設備,既鍛鍊了員工的維修技能,又保證了工人的人身安全,還可以節省檢修費用,一舉多得。

  利用停産的間歇期,還可以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員工培訓。“以前24小時生産需要倒班,員工很難抽出時間系統學習。”遼源渭津金剛水泥燒成一車間主任劉保金錶示,停窯期間公司將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操作要求、設備維修與管理等培訓,保證來年的安全生産。

  由於冬季生産歷來人力投入大,員工很難有假期,因而此次錯峰生産帶來的最大福利,就是今年可以過個好年,不少員工都説,“終於不用在大年三十操心機器的運轉了。”

  “錯峰停産為設備檢修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今年有條件對機器進行逐臺檢修,爭取來年實現高運作率。”遼源渭津金剛水泥燒成二車間設備副主任朱坤説,從機器運轉的角度講,冬季並不適合進行水泥生産,較高耗能的作業環境對設備的損耗巨大。

  “比如冬季維護機器運轉的潤滑液容易潮濕,致使軸承損壞,一旦損壞,維修的難度要大很多。”朱坤認為,錯峰停窯客觀上對延長設備壽命、減少機器過度損耗大有好處,無論人力還是物力的冬季休整,都能為來年開春的高效生産積蓄能量。

  區域聯動落實錯峰

  東北三省水泥企業史無前例地同時停窯,無疑將産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在不少企業心中,對錯峰的具體落實和未來的監管還存有疑慮。

  “水泥市場化程度高,跨區域的水泥産品流通很順暢,停産的水泥企業很可能因為其他地區産品的介入而丟掉原有的市場份額。”李興海擔心,一旦外埠水泥企業借錯峰之機進入東北水泥市場,將會使本地企業遭受損失。

  “落實錯峰不僅是東北三省的事,解決好區域邊界市場摩擦,是錯峰生産能否實施的關鍵因素,其他省份也應配合鞏固錯峰成果。因此,未來還應與包括河北在內的其他北方區域一起商量錯峰對策,爭取形成共識、打破跨區域的競爭態勢。”李興海説。

  無論錯峰範圍如何界定,能否實現區域聯動是決策落地的重要因素,也是未來推廣錯峰常態化的重點和難點。

  另外,錯峰期間會否新增産能也讓企業略感不安。“國家三令五申發文嚴禁新增産能,可有些地方會盲目投資項目,無證生産、建設的情況屢見不鮮。”李興海強調,此次地方政府絕不能將錯峰安排作為新增産能的藉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錯峰的效果。

  最後,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也是全面實行錯峰的必要保障。中國建材集團北方水泥副總裁趙君認為,要爭取早日出臺落實錯峰生産的監督辦法,堅決杜絕違規建線和小企業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這樣才能在錯峰生産上維護行業公平、保證企業利益。“對不服從錯峰減排的企業應該給予譴責和經濟處罰,絕不能讓冬季停産減排的企業蒙受損失,要保證錯峰生産落到實處。”趙君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