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杭州“智慧”的城市應用

  • 發佈時間:2014-12-03 06:33:23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見習記者 毛曄

  想新辦一張銀行卡,用不著到銀行營業廳人擠人,將身份證電子掃描一下,輸入個人資訊,對著攝像頭拍張大頭照,然後用電子筆簽上名字,一張新卡就“出爐”了,2分鐘搞定;

  想寄快遞件,等快遞員到府取件太費時間,那就自己來吧,填寫電子資訊、郵件稱重、付款、將郵件存入寄件櫃,也是分分鐘的事;

  想辦社保、醫保、公積金資訊等業務,也用不著“興師動眾”跑去社保大廳,點點滑鼠自行操作就能完成,還能實時支付水費、電費、話費帳單等……

  不用懷疑,智慧社區正向杭州市民真切走來,“全自助”、“家門口辦理”、“兩三分鐘”成為智慧社區的關鍵詞。

  當然,智慧社區不過是智慧城市的一個小小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清晰可見的是高速發展的智慧城市。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概念及新技術的出現,杭州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嗅到智慧城市的氣息,智慧社區、智慧養老、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杭州正在全面發力。

  11月27日,第六屆(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召開,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正式公佈了第四屆(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準評估結果,杭州名列智慧城市發展水準評估前十名。

  現場連線

  新型自助設備成打造智慧社區“利器”

  “哎喲,這麼長的隊!”昨天上午,家住上城區竹竿巷的吳阿姨來到家附近的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看到前頭排著八九個人,不禁煩心地嘀咕起來。銀行營業廳擁擠,一直是市民心中紮根不淺的難題。不過,銀行新型自助設備有望成為這一難題的“解藥”。

  在文一西路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有一家浙江銀信博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會議室裏擺放著一台正反雙屏的小個頭設備。“這是我們研發的QVTM(銀行遠端櫃員設備),主要負責處理非現金業務,比如查詢、轉賬、發卡、銷戶、挂失、金融理財等。”公司董事長喬自艷向記者介紹。在“小個頭”的邊上,是公司的另一款主打産品——TCR(銀行櫃員現金迴圈機),它主要承擔大額現金業務,可輕鬆搞定4568元這類的非整額取款。喬自艷説,能實現市民自助操作的QVTM和TCR,將是社區銀行、小微銀行的好幫手,既能破解人工受理業務效率低下的難題,又能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金融服務。

  再把場景切換到新城國際小區。該小區大門通道處有一組“貨到啦”快遞智慧櫃,它與“E郵櫃”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僅能收件還能發件。小區住戶吳小姐正打算寄一個小包裹給麗水的朋友——只見她輸入手機號碼登錄,把物品放進稱重槽內稱重,然後按電子屏提示填寫收件、寄件人資訊,選擇箱櫃大小、快遞公司、是否保價等,看到系統顯示運費10元,吳小姐選擇現金支付,這時一隻櫃門打開,她把物品放入(快遞公司工作人員會來取件)。寄出這個郵件,吳小姐只用了3分鐘。

  這是杭州快櫃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推出的“貨到啦”快遞智慧櫃,它具有自助寄件、自助取件,自助派件、自助攬件、自助退件等各種功能。公司總經理項燕説,目前國內能自動取件的設備很多,但能夠做到自助寄件,真正實現“以機換人”投放市場的産品,在國內還是第一家。

  行業趨勢

  網際網路企業致力於解決“最後100米”難題

  生動的便民服務場景還不僅僅於此,在杭州,越來越多的新設備、新技術與市民發生著親密接觸。

  比如,社保自助服務一體機,市民憑社會保障卡、二代身份證或網上辦事用戶名、密碼直接登錄,即可享受社保資訊查詢、參保證明列印等服務;比如,上個月在文新街道新金都城市花園小區“安家”的分類垃圾袋自助發放機,只要刷一下IC卡,它就會自動“吐”出分類垃圾袋;再比如,杭州韻度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社區App産品,已在杭州多個社區落地,社區搞居民投票,大家網上投票就行了,要辦準生證的人,進入“辦事指南”就可以查到想要的證件。

  “這些新項目都是智慧産業中非常好的應用。”本報“企明星”欄目專家評委、杭州銀行科技支行副行長葉波表示,這一系列便民的智慧産品將帶來三種“功效”,一則改善市民的服務體驗;二則提升相關産業的效能,降低其綜合成本;三則促進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比如矛盾突出的物流業、金融業等,為它們構建智慧網點、社區網點等鋪開新路子。“作為積極投身於資訊經濟智慧應用的企業,無論是銀信博榮、快櫃還是韻度,它們有一點不謀而合,即産品研發發力點均落在了如何做好便民服務的‘最後100米’。”

  資訊經濟和智慧應用,是杭州撬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高起點上新發展的支點和抓手。杭州正全面部署“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智慧化已成為繼工業化、電氣化、資訊化之後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前奏。記者從市統計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市新經濟的發展依然強勢,軟體産業、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仍舊是新經濟中的“老大”(軟體業務收入1358億元,增長29.2%;電子商務主營業務收入464億元,增長44%),而電子設備、醫藥、汽車等製造業也不甘示弱,在前三季度中分別增長18.8%、18.2%、19.1%。其中,以智慧經濟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亮點突出,據統計,1-9月,全市規上高新技術産業銷售産值3356億元,實現增加值795.8億元,同比增長11.4%,實現利潤320億元,同比增長14.5%,實現利稅450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的物聯網産業實現增加值163.43億元,同比增長16.6%。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繼續保持了平穩發展,創新效益不斷顯現。

  記者手記

  智慧的城市與智慧的應用

  近年,隨著杭州日漸成長為國內資訊經濟和智慧應用發展的制高點,越來越多的企業、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選擇來到杭州,投身於資訊經濟與智慧應用的研發與推廣。

  “銀信博榮”就是從西安“遷居”至杭州的一家公司。在董事長喬自艷看來,三個原因促使她與杭州結緣,第一,杭州是“中國電子商務之都”,具有産業集聚效應;第二,杭州對於華東地區的輻射力更強;第三,行業優秀人才更為集中。

  喬自艷的“三點”真切道出了杭州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硬體投入看,杭州擁有大容量程式控制交換、光纖通信、數據通信、衛星通信、無線通信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立體化現代通信網路;從産業配套上,杭州擁有國家軟體産業基地、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化基地、電子資訊(物聯網)産業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是全國首屈一指的資訊經濟和智慧應用的高地;從創業環境看,這裡誕生了阿里巴巴等一系列享譽國際的大企業,並成為盛産“首富”與“百強”的寶地,積極的創業氛圍無形中為新企業注入了正能量;從政策導向看,“杭改十條”提出支援資訊産業集群發展和資訊産業鏈延伸,杭州市政府還與中國工程院簽訂建設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智慧杭州”,這些都成為智慧企業在杭州茁壯成長的“肥料”。

  正是在這樣一片創業熱土上,這些企業收穫了創業激情、創意思維、人才儲備等寶貴資源,這些資源促使它們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成長,並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奪目姿態,在不同領域佔據了市場制高點。

  與此同時,這些企業又反哺于杭州這片孕育它們的土壤,以各自的“智慧”為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以各自的“智慧”為杭州資訊經濟與智慧應用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企業代表著杭州智慧新力量,請留言自薦;如果你對杭州資訊經濟智慧應用方面有真知灼見,請留言與我們互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