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跌 經濟疲軟是主因

  • 發佈時間:2014-12-02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至11月29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收盤暴跌10.23%,報每桶66.15美元,這一價格創下紐約原油期貨自2009年9月25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上周,歐佩克決定把産量維持在3000萬桶/日不變,此舉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油價是否會持續下跌的擔憂。

  原油價格一路跌

  11月27日維也納召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會後宣佈維持石油産量不變。這一不減産決定剛剛公佈,28日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引發全球油價和股市劇烈震蕩。

  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7.54美元,收于每桶66.15美元,跌幅為10.2%,為2009年9月份以來最低。2015年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43美元,收于每桶70.15美元,跌幅為3.3%。

  自今年6月份見頂以來,國際油價現已下跌35%左右。有分析認為,目前很難預測油價的底部,油價已經低到開始抑制美國頁巖油氣廠商的生産積極性。

  德國商業銀行研究報告稱,油價將會繼續下跌,直到需求增長和非歐佩克成員國的供應量下降時為止。

  “油價下跌還有一定的空間,時間可能延續至少一個季度。”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經濟疲軟是主因

  “油價下調到底將延長到何時,主要還是要看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復蘇速度。”何茂春説。

  專家普遍認為,世界經濟的疲軟乏力是導致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引發消費需求包括石油需求的下降,國際油價因勢走低。

  2014年全球各國經濟復蘇弱于預期。自退出量化寬鬆政策開始,美國經濟形勢有所好轉。然而,美國的這一片艷陽天並不能普照全球。

  自歐債危機以來,歐洲經濟增速持續下滑,歐元區經濟正面臨通縮和衰退的威脅。經合組織最新報告顯示,歐元區已成為世界經濟的“大包袱”。日本經濟同樣在通縮泥潭裏難以自拔,“安倍經濟學”的刺激效果並沒有預期的那樣好,“三支箭”始終難中靶心。此外,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增速明顯放緩。這些因素的疊加導致全球市場原油需求表現依然疲弱。

  同時,原油生産的過剩也是影響油價下跌的另一因素。美國頁巖油氣的異軍突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原油市場的總供應量,對國際原油生産格局造成挑戰。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近日發佈的最新統計,上周美國原油日産量增加了7.3萬桶至908萬桶,為1983年以來的最高周紀錄。對此,英國《經濟學人》的分析認為,沙特正是希望利用低價策略打壓美國的頁巖油氣開發商,迫使其因為成本過高而放緩增産。

  除此之外,歐佩克成員國內部利益分配難以協調,對市場配額的爭奪使油價難以穩定。沙特、科威特和阿聯酋等國抱著打價格戰的算盤願意承受低油價,而伊朗、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等嚴重依賴油氣出口的國家,則需要油價維持在每桶115美元以上,才能保證政府預算平衡。

  油價下跌何時休

  外媒分析稱,原油價格連連下跌會使國際財富實現再分配:從原油出口國流入進口國。其次,全球能源供應格局也會受到影響,其中包括對新能源和非常規油氣生産和供應的影響。油價如果始終在低位徘徊,將會相對提高美國頁巖油氣和俄羅斯油氣田的開發成本,屆時或將改變全球投資方向。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油價下跌不會成為常態。

  “油價下跌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不會太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許濤分析稱:“國際石油市場總體需求還是有望增加的,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很快會打破。隨著中東局勢的好轉,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能源市場將逐步恢復。同時,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的能源需求是潛在的、持久的。”

  油價最終走向何方?如今是由市場説了算。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歐佩克保持産量目標不變的決定,標誌著該組織大幅偏離了其通過減産來支撐油價的傳統政策。有分析認為,未來油價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原油供應將不再由歐佩克或沙特決定,而將由價格來決定。原油市場將通過價格機制尋找供求平衡點。

  “如果全球經濟復蘇提速,能源需求增加,而頁巖油氣尚不能滿足能源市場足夠需求,那麼油價理性回升是有可能的。”何茂春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