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官方擬拓寬機構進入商品期貨市場途徑

  • 發佈時間:2014-11-28 20:2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28日在京表示,證監會正在研究拓寬基金參與商品期貨市場的途徑,探索建立商品衍生品專業交易商制度,加強與相關部委溝通協調,推動取消實體企業參與商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面臨的政策限制,以進一步改善商品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促進商品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一直以來,少有增量資金進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的現象令從業者陷入尷尬。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期貨市場保證金規模約245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3年中2300億元僅增加150億元左右。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缺乏機構投資者是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中散戶佔比過高,導致市場波動過大,而隨著A股整體上漲,期市受股市分流資金壓力比較明顯,足見期貨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應加快引入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市場,改善市場環境並優化投資者結構。

  但從目前來看,政策層面上,一方面,受央行、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制度約束,商品期貨市場尚未對相關機構全面開放;另一方面,期貨風險監控較嚴格,部分企業(特別是國企)不允許做期貨,部分企業只能做套期保值業務。

  受此影響,金融機構投資者參與商品期貨的熱情較低。據一項調查顯示,從了解程度來看,接近半數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偶爾關注商品期貨,只有少部分機構投資者對商品期貨經常關注或非常了解。調查表明,47%的機構投資者偶爾關注商品期貨,31%的機構投資者對商品期貨經常關注或非常了解,21%的機構投資者對商品期貨不了解或不關注。

  對此,張曉軍指出,從國際經驗看,機構投資者是商品期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和穩定市場的主導力量。大宗商品從全球來看都是不同於股票、債券的另類資産,此前國內金融機構參與大宗商品及其期貨交易時間不長;但隨著市場的發展,當前,中國投資者的機構化進程在逐步加快,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子公司已經以自營或集合理財等形式參與商品期貨交易,進行套保、對衝系統性風險或資産配置。(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