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渭北旱垣“土地公”

  • 發佈時間:2014-11-27 06:14: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要打糧,找老梁。”渭北旱垣鄉親們口中親切稱呼的“老梁”,就是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陜西省長武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退休幹部梁增基。

  1961年,27歲的梁增基被分配到陜甘交界旱區的基層農技站,從事小麥育種工作。同時被分配到這裡的10多名大學生陸續都離開了,而梁增基卻堅守下來。“育種工作就是為了提高産量,在這裡很有‘搞頭’。”説起當年留下的原因,老梁輕描淡寫。

  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簡陋的試驗設施,外部條件的嚴重匱乏並沒有阻止梁增基前進的腳步。沒有科研設施,他就把自己的住房當工作室;沒有資金,就把自己的工資當做辦公經費。為了“兩雜”北繁南育,他先後3次上北京、下海南,沒有材料自己找,沒有勞力自己幹。在無技術基礎、無育種場地的情況下,他先後培育了“秦麥4號”、“長武134”、“長旱58”等小麥良種,“7125”、“702”還作為主栽品種在咸陽北部、平涼地區、黃陵、天水等地累計推廣600萬畝以上,長武小麥畝産從此跨越了100公斤,這在旱地小麥種植的歷史上是個不小的跨越。

  然而除了增産增收,更讓人欣慰的是,全國銹病會議確認了“7125”為全國抗銹病品種之一,在北京農展館展出。“是梁增基把小麥銹病擋在了西北,在推廣區阻斷了小麥銹病南傳北播的道路。”楊淩的小麥專家對此高度評價。

  2005年,享受延遲退休政策的老梁在育種一線“賴”到72歲才退下來,而“退而不休”卻又成為了他的“新常態”。選材、播種、雜交、觀察乃至資料的收集整理,每一個過程他都事必躬親,整天“泡”在試驗田裏。今年6月,老梁培育的“長航一號”順利通過省級審定,它採用“雜交加航太”的育種新方法,解決了長期困擾專家的單純航太育種效果不佳、特性不明顯等問題。

  如今,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市特別貢獻人才等多項殊榮的老梁依然樸素如常。“老梁是陜西農民的功臣,他把旱地小麥畝産從幾斗提高到600多公斤,而且還能磨出好面,是名符其實的‘土地公’!”渭北旱垣群眾樸素的語言,才是梁增基心中的最高獎賞。

  (文/本報記者 李 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