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對新常態需深化所有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1-27 02:31:0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領域的“新常態”?昨日新京報舉辦的“中國青年經濟學人”論壇上,經濟學家、東南大學教授華生、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以及三名青年經濟學者吳慶、田利輝、劉元春,分別闡述了自己的看法。華生和盧鋒均認為,決策層提出“新常態”有其必然性。

  其中,華生不無擔憂地説,新常態的本質問題,是中國仍然需要維持一個比較快的GDP增長速度,“如果GDP增速跌到5%以下,那麼每人平均GDP要跨過中等收入階段就遙遙無期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吳慶認為,明年如果不採取保增長的措施,中國經濟增速很可能會接近於6.5%。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最先需要做的是扎紮實實地將中國經濟穩下來,進入了新常態,再讓中國經濟倒逼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則認為,潛在GDP的原理是用歷史數據告訴未來,中國處於一種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歷史可能不能完全告訴未來。

  “中國經濟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

  今年下半年以來,決策層屢次以“新常態”定義當下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並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要適應新常態”這一重要表述。

  作為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華生和盧鋒均對“經濟新常態”保持了高度的關注。“新常態意在表達一個願望。”華生説。而在盧鋒看來,目前新常態還只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尚不是一個“在比較完備的理論下推導或者形成的概念”。

  圍繞“經濟放緩下的新常態”這一話題,華生和盧鋒均認為,決策層提出“新常態”有其必然性。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一直高速發展,但顯然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華生説,近兩年來,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下了一個臺階”,這並非不可接受。華生引用國外的案例論證稱,從世界歷史上看,各個國家維持高速增長的時間都很短,而“中國的高速增長已經不可思議地維持了三十多年”。

  盧鋒的看法是,經濟增速的下降,由結構性的因素所決定,並且符合一般的理論規律,同時符合中國經濟現實的表現。

  對未來經濟增速放緩後GDP的走勢,兩位經濟學家給出了不同的預測。

  “中國每人平均GDP還很落後,如果我們的每人平均GDP增長速度掉到5%以下,那我們想跨過中等收入階段就遙遙無期了。”華生稱,各種因素致使中國經濟必須維持較高的增長。但華生認為,這裡的“較高增長”,無需像過去一樣的10%或者8%,“GDP增速保持在6%以上,維持十至二十年就可以了。”

  盧鋒則稱,今年上半年,官方宣佈GDP增速超過了7%,但這“是用季度性的GDP保衛戰策略來維持的,如果是一個正常的政策,可能GDP增速連6%都無法達到”。

  “再用貨幣和投資刺激經濟很危險”

  在華生看來,要使國內經濟達到適應新常態發展的預期,尚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在2014年,我們提供不了刺激經濟中高速發展維持若干年的動力。”華生稱,現在開始降息降準,“如果還是沿著這個方向用貨幣和投資去刺激經濟,那下一步可能會存在更大的危險”。

  華生為這個問題尋找的解決之道,是繼續深化所有的改革。在他看來,十八大以後,國家在反腐敗、糾正工作作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

  按照華生的表述,目前國家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資本市場的註冊制改革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這些改革均切實可行,需要繼續深化。

  華生稱,同三十多年前類似,目前中國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轉變和機遇,“不要以為哪項改革可行,結果卻沒有拿出來;或者剛出臺措施就收回去,這都會對當下的轉變構成挑戰”。

  盧鋒也認同,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制度層面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這就為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背景。盧鋒認為,事實上,目前國內經濟已經走在調整的過程中,且這個過程難以避免。

  在發言時,盧鋒也提出了他的擔憂。他説,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環境方面的壓力,“這個壓力過去一直有,但現在看來會更加沉重”。盧鋒認為,如何適當控制環境污染的同時,還能保證經濟增速可以達到國內發展的需要和預期,也算是對“經濟新常態”的一個挑戰。

  “我們要更好地做一些應對,走出目前經濟環境相對特殊和困難的狀態。”盧鋒説。

  ■ 現場問答

  未來哪個行業創業機會好?

  提問 我是一個創業的年輕人,現在感覺機會沒有上世紀90年代,或者是2000年以後創業者機會那麼多,我想問一下未來十年二十年,在哪個行業機會會比較好一些?

  ●吳慶

  我是1994年的研究生,1993年股市很火爆,我們在學校裏頭看著股市整天地漲,心裏就在想這個機會不屬於我們,等到我們畢業以後這個行情已經沒有了。

  實際上現在二十年過去了,大家看到我們機會是不缺乏的,過去了那一撥人還有下一撥人,過去了那個機會,還有後頭的機會,而且這些機會一個比一個漂亮。

  ●華生

  現在如果開始創業的話,客觀地説我會覺得比起十年或者二十年前難度會大一些。最主要是現在各個領域都有一些寡頭,客觀上使得重新創業的空間成功概率有所下降。

  但是因為時代在進步,不斷地産生更替,我覺得創業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要看到中國正處在一個産業結構的大調整當中,你所做的行業相對來説是跟將來越來越多城市化人口的消費方向相一致,那麼成功的概率會大一些。永遠都不能一概而論,同樣一個産業有人做得很好,也有人做得很差。實際上沒準你是馬雲呢?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

  【觀點】

  吳慶:不保增長明年經濟增速6.5%

  11月26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吳慶在青年經濟學人論壇上,闡述了對於世界經濟的三個觀點以及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看法。

  吳慶對於歐洲經濟的看法比較悲觀,他認為,未來十到二十年之內歐元是一個有可能崩潰的貨幣。歐洲過早地把貨幣給統一了,但是它的其他方面沒有全面跟上,再加上歐洲內部的不平衡,還有金融危機在歐洲根本沒有過去,在未來很有可能還會出現一輪危機。

  吳慶對美國經濟的看法更加樂觀一些。他認為,美國經濟已經走出了衰退,在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裏頭,美國是第一個,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走出衰退的經濟體,它走出去的途徑就是轉型、創新、升級。美國會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會拉動世界經濟的增長。因為美國經濟復蘇創造出來的GDP,以及創造出來的就業在全世界範圍內有一個分配。

  最後,吳慶講到,世界經濟現在有可能處在一個比較長週期的成長中。一個是能源價格的降低,另一個是由於新技術的推動大大地降低交易費用,它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都會有一個長期的增長。

  對於中國經濟新常態,吳慶稱現在所説的新常態只是一個過渡期,新常態是中國告別過去高達兩位數的增長階段以後,向下探底,尋找新增長均衡點的過程。

  到底均衡點是多少?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在下臺階,五年下一個臺階。他認為,下臺階更快一點,“7%根本是打不住的,6.5%打不住,6%打不住,如果今年沒有保增長的措施,四季度肯定會低於7%,明年不採取保增長的措施很可能會接近於6.5%”。

  但是,對於底部到底是多少?吳慶覺得,短期內到7%左右,再長期還會更低。在中國不發生大的制度變革的前提下,會探底到7%以下,但是考慮到改革開放不斷地推進,如果在這方面做得好的話,中國的增長潛力是可以釋放的,還是有可能恢復到7%以上。

  田利輝:降息降準不代表濫發貨幣

  11月26日,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青年經濟學人論壇上表示,降息降準不代表著濫發貨幣,降息降準要減低社會的融資成本,避免旁氏騙局的蔓延。在當前的環境下,最先需要做的是扎紮實實地將中國經濟穩下來,進入了新常態,再讓中國經濟倒逼改革。

  對於中國經濟新常態,田利輝認為是一個預期、一個要求、一個目標。他分析,如果應對不善,可能不是慢慢放緩,不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下,而是兩三個臺階地下。中國目前的科技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原先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這種奇跡實際上在世界上不是個例,日本、南韓都有過,但都是增長到一定程度就進入到新常態,緩慢下來。

  經濟已經在迅速放緩,如果沒有前一段時間的改革措施,有可能會給中國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要把新常態當作一個很好的努力的目標,交由我們這一代青年學人應該更加努力地去想怎麼去打造新常態,要想想清楚怎麼打造新常態。”

  對於如何打造新常態,他講到兩點,人和錢。田利輝稱,經過35年的變化,中國的勞動力比較優勢已經一去不復返。另外,從2009年到現在,中國發出了65萬億的貨幣,融資成本高企,企業借不到錢。

  所以他呼籲:“要進入降息週期,絕對不要像兩年前降了25個基點,就不管經濟了。”他認為,如果兩年前持續降息中國經濟可能會更好一些,降息降準不代表著濫發貨幣,降息降準要減低社會的融資成本,避免旁氏騙局的蔓延。

  利率市場化是非常好的願景,但在當前的環境下,最先需要做的是扎紮實實地將中國經濟穩下來,進入了新常態,再讓中國經濟倒逼改革,讓中國經濟真正成為一個完全的、正常化的市場經濟狀態,而不是那種扭曲了的市場狀態。

  劉元春:不必執著測算經濟增長底部

  11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在青年經濟學人論壇上對於新常態闡述了幾點感想。

  首先,劉元春認為,對於新常態的概念需要有一種相對中國式的理解緯度。新常態是講危機之後的低迷要持續相對長的時間,這是它的內涵。這種概念來統領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有它新的含義,就是説未來的變化是常態,從原來的舊模式向未來的一種新的穩態增長的軌跡轉變的過程,可能比較艱巨、比較漫長。因此看到GDP下滑,各種參數出現變異,結構出現調整,政策調整幅度比較大,不要見怪為怪,因為這在未來都會是長期出現的,這是新常態一個很重要的內涵。

  另外,劉元春提到,大可不必相信很多大牌學者所談到的新常態裏面的一些東西,比如説探討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底部到底是什麼?世界永遠超越哲學家的想像。

  劉元春説:“我們現在老在説中國的潛在GDP到底是多少?很多人就像占卜一樣,用濾波法、生産函數法,所有的方法都能用,測出來8%、7%、6%、4%。”劉元春説,記得在2001年的時候也曾經對中國潛在GDP增長是多少,産生過一次大討論,當時很多的大學者都會出來説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8%。到了2002年快到9%、2003年超過9%的時候大家異口同聲説經濟發燒了,要給它退燒藥。“但是沒想到一燒燒到2007年,馬上有人質問一個人能發燒燒四五年還不死的嗎?還是高燒。”

  劉元春認為,潛在GDP的原理是用歷史數據告訴未來,中國處於一種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歷史可能不能完全告訴未來。“今天老在談我們的底部是什麼,我認為這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大可不必太相信,因為我們要不斷地來處理,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間來進行。”

  劉元春覺得,在這樣的一種新常態裏面,管理要有新的哲學理念,新的思維框架,讓歷史告訴未來,在這種大轉型時期可能不行,用簡單的歷史智慧來延續未來的輝煌更是不行。

  B06-B07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尹聰B06-B07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冬 侯少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