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股民慣有A股思維將迎轉變

  • 發佈時間:2014-11-26 02:33:12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綜合消息 “滬港通”開通後面對許多新的挑戰。與上海主場八成交易都是個人投資者相比,港股戰場六成交易來自機構投資者,內地股民傳統的投資方式在巨大的差異面前真的能分一杯羹嗎?

  用A股思維做港股很多都虧了

  鄭女士講述了她的投資經歷:“頭幾年在用A股的思維做港股,很多都虧了,比如購買的‘仙股’(通常指股價在一元以內的股票——編注)完全沒機會,一元以內的股票是虧的最多的。相對而言賺得多的是價值股,一定要選擇比較了解的公司投資。比如,去年在微信推出的時候,我購買了騰訊的股票,從當時的400多港元漲到後來的600多港元,賺了50%~60%。”

  具有豐富投資經驗、同時炒著A股和港股的周雨也贊同鄭女士的觀點,絕對不會買“仙股”,但會購買小市值的股票,每當有一波指數上漲的行情時,這類股票會有一些機會。“其實,香港的股市風格很好把握,藍籌股的走勢有一定規律,‘五窮六絕七翻身’(意為港股每年5月都跌,6月讓人絕望,7月就起死回生)的説法就是來自於香港。比如工商銀行等銀行股在香港市場一年肯定有一次機會,從連續多年的情況看,只要跌到4港元就是入場時機,到5港元便可賣出。”

  在周雨看來,香港沒有資本管制,以全球機構投資者為主,定價更為合理,不會受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干擾,一般只有全球較大的政治、經濟事件對港股産生影響;內地A股還有一些股價被“操控”,受大機構的買賣影響很大。此外,同一家公司在A+H兩地上市彈性也不同,比如2009年後,A股和H股指數同樣上漲兩倍多,但是在港中資個股的彈性明顯好于A股,不少個股上漲了40倍至50倍。這也是為何當年其選擇先入手A+H股,而非香港本地上市公司的原因。

  然而,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餡餅”往往和“陷阱”同在。當這些港股“炒客們”在享受著全球投資者帶來的合理定價和穩定分紅時,風險總是在不經意間靠近。

  “當年做港股時整體是賺錢的,可是香港市場像渦輪(香港股市中對“權證”的稱呼)這樣的衍生産品非常發達,這個讓我交了不少學費,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也拖累了我整體資産的虧損。”周雨坦言。

  老股民王永凱也表示,港股T+0非常刺激,有些個股換手率會很高,而且沒有A股的漲跌停板限制,一定要注意。同樣的之前炒渦輪做空也虧了不少錢,還好這次“滬港通”並不能做衍生品交易。

  有分析認為,“滬港通”啟動後,帶有慣性“A股思維”的內地股民們終將迎來投資理念的轉變。

  港股早已“炒起來”

  事實上,早在“滬港通”開通前,就已有不少內地股民通過各種渠道分享著香港市場的“盛宴”。然而,海外市場並非只是“風和日麗”,“風吹雨打”的酸甜苦辣讓投資者付出了不少的學費,也學會了更為理性。

  退休大伯丁師傅一直認為,香港內地資金互聯互通對兩地市場未來發展是一大好事,但眼前是否立刻買賣港股還是要觀察一陣。“一方面是因為之前A/H股價格倒挂已有所收窄,套利空間不大,等差價拉大了再進場抄底;另一方面是現在手上現金不多,A股處於重倉狀態,等把A股的資金撤出一些才能投港股。”

  而與丁大伯不同,已在香港開有賬戶並炒了十多年的王永凱,此次依然選擇開設“滬港通”賬戶,並明確表示要投“港交所”這只股票。當年正是這只股票從10多港元(1元人民幣約合1.27港元)漲到上百港幣,讓其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對於早已“出海”的人士,選擇原有的途徑炒港股也大有人在。同樣曾在香港中資機構工作、現回到內地金融機構的鄭女士透露,不準備重新開“滬港通”賬戶,仍然用之前賬戶裏的資金投資,由於受換匯限制也不想再新增加額度了。

  東方證券分析師左劍明告訴記者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從券商開“滬港通”情況看,本來預期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開戶的積極性最高,沒想到反而是內陸地區的積極性更高。東方證券長沙營業部開戶數竟然排到了前三。“也許這些外資機構聚集比較多的地區,想炒港股的投資者早已通過各種渠道將資金轉移去了香港。就像‘螞蟻搬家’一樣每年搬幾萬美元出境,或在境外有生意等。”

  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的周雨早在2009年就覓道投資港股。“2008年全球金融市場遭遇暴風雨的席捲,A股也從6000點斷崖式下跌至1700多點,鉅額的虧損讓我對A股已毫無信心。雖然當時港股也處於歷史底部,但從A/H股上市公司的價差可以看出,港股依然比A股便宜不少,3元以下能買到建設銀行中國鋁業江西銅業兗州煤業不少個股,既然想要‘鹹魚翻身’還是港股安全性更高,撿些‘便宜貨’的可能性也更大。”正是這一原因,讓周雨早早地就加入到炒港股的大軍之中。“通過招商銀行的一卡通賬戶在內地開戶,購匯存入幾分鐘就轉移到招商銀行(香港),然後分分鐘轉入海通國際,用手機APP炒股非常方便。而且每年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也已足夠。”

  小散戶可曲線參與“滬港通”

  50萬開設“港股通”的門檻仍然擋住不少內地股民前進的腳步。券商忙得不亦樂乎,卻並沒有看到火爆的開戶盛況。“50萬元的門檻擋住了約八成左右的股民。”招商證券相關人士透露。

  某證券營業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市場上不少開戶的投資者都是營業部的大戶,而且多用送油卡、交通卡的方式‘拉郎配’吸引客戶”。

  那麼,對於沒有50萬的散戶投資者應該怎樣投資?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編注)或可成為通道之一。目前首批“滬港通”ETF推出已進入倒計時階段,華夏基金南方基金的兩隻滬港通ETF産品已于上周獲批。

  據證監會披露的公開資訊,上報的上述兩隻ETF産品走的是基金募集申請的簡易程式。根據規定,簡易程式的審核期限為受理後20個工作日內。據此推算,“滬港通”ETF最早在19日獲得“準生證”。正在申報的兩隻滬港通ETF産品以恒生指數作為投資標的。但此次基於滬港通的背景,兩隻滬港通恒指ETF在上報的産品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二級市場“T+0”的交易方式。

  南方基金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滬港通基金,南方恒指ETF的投資者有望規避滬港通對於個人投資者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資産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的門檻,大幅降低投資者享受滬港通投資機會的門檻。此外,普通投資者如直接買入滬港通個股,還將受港股交易單位限制,整手金額從3000多港元到15萬港元不等,南方恒指ETF的推出,或將以更低的每手金額降低投資者參與滬港通的門檻。

  華夏基金內部人士也稱,華夏滬港通恒指ETF打破了滬股通50萬投資門檻,解決散戶的入圍資質問題,散戶投資者100元便可參與投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