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導向創新驅動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 發佈時間:2014-11-26 0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青島市科技局局長姜 波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青島市搶抓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和國家創新型城市“雙試點”機遇,以改革為突破,以成果轉化為主線,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針對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通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果。

  轉觀念、變方式,抓好科技管理改革頂層設計

  兩年來,青島轉變政府分配資源、行政主導項目觀念,讓創新資源由市場配置,轉變傳統方式,建立財政科技投入與社會資金搭配機制,採用多種資金支援方式和市場選擇項目機制,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共同支援科技創新。

  今年4月,青島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科技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圍繞提升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創業環境,提出10大改革任務和32項改革舉措,全面落實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2013年,青島市科技局將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登記、技術轉移機構認定等職能放權給技術市場行業服務機構;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取消技術合同登記和科技成果評價服務費。去年受不利因素影響,全市技術合同交易仍同比增長40%,今年前三季度保持40%增幅。

  綜合採用“撥、投、貸、補、獎、買”等方式支援科技創新。“撥”,指無償資助,主要支援應用基礎和公益類科研項目。“投”,指股權投資,設立天使投資基金、成果轉化基金等科技風險投資基金,支援初創企業“首投”。“貸”,指科技信貸,設立青島市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準備金池和貸款貼息專項資金,支援初創企業“首貸”。“補”,指事後補助,對技術交易、智慧財産權、創業孵化和研發投入等進行補助。“獎”,指獎勵,對各類創新平臺予以獎勵。“買”,指政府購買服務,購買成果評價、科技和專利文獻、大型儀器設備共用等公共服務,降低企業創新創業成本。

  立法規、重實效,強化市場導向技術創新政策體系

  青島市科技局去年啟動《青島市技術轉移促進條例》立法工作,同步開展技術轉移立法與體系建設。先後開展技術交易市場法律、海洋技術轉移立法、科技成果掛牌交易規則、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科技成果掛牌交易作價入股技術合同規程、技術轉移商業模式法律等研究;出臺《青島市技術轉移服務規範》《青島市科技諮詢業服務規範》,為科技成果轉化在青島的貫徹落實進行了積極探索。

  《青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後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增強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扶持力度。對科技成果掛牌交易、企業購買科技成果、技術轉移機構、技術市場行業服務、技術經紀人培訓以及高校院所技術諮詢和服務進行補助。“財政資助仲介、仲介服務企業”,以補助方式,激活科技仲介市場;補助高校院所成果輸出和中小企業成果吸納,降低創新風險,減少研發成本,激活創新需求,促進成果轉化。在財政科技資金投入500萬元試點基礎上,今年全市設立4000萬專項資金,技術轉移機構由2012年初的8家,增至96家,市場空前活躍。

  2012年,青島啟動“千萬平米孵化器建設工程”,出臺《激勵創新創業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若干政策》,圍繞孵化器建設運營、公共研發平臺、投融資服務、人才引進制定優惠政策。以工業用地建設的孵化器可分割轉讓、儀器設備融資租賃等方式建設公共研發平臺,鼓勵科技人員離崗創業,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孵化器建設運營。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孵化器面積913萬平方米,投入使用379萬平方米,其中民營資本資金119億元,佔孵化器建設總投入的45%;孵化器數量由2012年的35家增至62家,入駐企業超過2000家,引進高水準人才8000余人。

  建體系、搭平臺,大力培育技術市場

  技術市場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渠道,也是城市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此前,青島技術合同交易額相對落後,急需成果轉移轉化。青島市科技局定2013年為“科技成果轉化年”,堅持“市場配置科技資源、利益驅動創新創業”,遵循“放開、搞活、扶持、引導”,大力推進技術市場建設。2013年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在全國副省級城市排名上升3位,交易額將超50億元。

  針對全市技術市場、仲介機構、技術交易不活躍的狀況,出臺《青島市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建立“政府、行業、科技仲介、技術經紀人”四位一體的技術市場服務體系,厘清政府與市場關係,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價格要素和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啟動技術市場“十百千”建設工程,實現10家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00家市級技術轉移機構和1000名技術經紀人的建設目標。

  去年10月,青島高新區建成青島技術交易市場和藍海技術交易網,已有60余家仲介機構入駐,基本實現“天天有活動、周周有主題、月月有專場”。技術交易市場遵循“市場大家建、規則大家定”的行業自律模式,由技術轉移機構共同發起制定了全國首個科技成果掛牌交易規則和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技術合同規程,探索建立了技術轉移機構“主協調人”模式。規則推出3個月來,掛牌項目達208項,實現交易42項,交易額3997萬元,有效解決了高校院所成果的確權、授權、評估難題,促進了技術成果公開交易和轉移。年初,舉辦了首屆科技成果拍賣會,拍賣4項科技成果,成交金額1095萬元。

  由行業服務機構組織,全面開展科技仲介機構、技術經紀人和科技成果評估師的培訓、認定和考核。全市具資質技術經紀人增至267人,首批70名科技成果評估師獲得資質,吸引了律師、教授、醫生、專利代理人、註冊諮詢師等專業人士加盟。

  創模式、引資本,強化科技金融支撐成果轉化

  今年,青島市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綜合運用科技風險投資、科技信貸、科技保險、資本運營等模式,全面支撐科技創新創業。

  10月,組建青島高創科技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按“政府資金引導、多元化融資、多業態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原則,結合科技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吸納社會資本,構建財政科技資金管理、國有資本運營、混合所有制實體運作科技金融體系,打造功能性科技資本運營平臺,通過出資參股企業和出資引導基金等方式,統籌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公司首期注資超2億元,三年內將增至10億元。

  設立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通過財政科技資金階段出資、跟進出資和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組建天使投資組合基金。去年,組建4支天使基金,規模4.2億元;目前完成投資項目12個,投資額5110萬元,擬投資項目55個。

  10月,出臺《青島市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暫行辦法》,目前正在組建全國首只用於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項基金,以“做市商”方式,活躍技術市場交易,引導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由諮詢仲介向資本運作轉型,引導風險投資基金向初創期科技企業投資。該基金首期注資2000萬元,目前正面向全國徵集基金管理公司。

  設立青島市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市、區兩級財政出資,引導社會擔保機構和銀行加入,建立覆蓋全市的12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準備金池,開展智慧財産權質押信用貸款,放大市級財政科技資金40倍。通過企業信貸雙降,讓科技型中小企業“貸得到、貸得起”,目前累計為95家企業提供貸款8.55億元。

  站在轉方式、調結構、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起點上,為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青島市推出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千帆計劃”,加快培育一大批“科技小巨人”,形成千帆競發的集群發展態勢,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全力打造“創業創新青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