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楊朝清:斑馬線智慧護欄,提高社會治理的技術含量

  • 發佈時間:2014-11-25 08: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社會治理不僅需要制度規範,也需要融入“技術視角”。只有二者結合,明知故犯的輕微失范行為才會越來越少

  近日,浙江溫州一些路口裝上了“斑馬線智慧護欄”,當紅燈亮起,欄杆自動降下,阻止行人橫穿馬路;當綠燈亮起,欄杆自動上升放行。據報道,還有其他一些地方也安裝了“斑馬線智慧護欄”。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量大、面廣的輕微失范行為,實施者並非有目的、有計劃地去破壞社會規範,許多情況下就是為了貪圖省事、方便,從節省時間、體力等成本考慮試圖走捷徑。但是,看似無關緊要的闖紅燈、隨意穿越護欄等行為,卻隱伏著巨大的安全風險。

  為了實現對闖紅燈的有效治理,許多地方可謂新意迭出。不論是北京市交管部門實行的“闖紅燈罰款”,還是長沙市公安部門開展的“體驗式舉牌宣傳”,抑或武漢城管部門推出的“文明接力”,都試圖通過提高違規成本的方式,將外部控制力和自我約束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催生社會文明。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這幾種做法都沒有對行人形成強烈的、普遍的、持久的行為感召力,難以從根本上實現出行者價值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在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的當下,遵守規範的美德如果沒有遵守規範的利益的支援,這種規範的道德價值是脆弱的,在執行的過程中就可能大打折扣甚至流於形式。

  社會治理不僅需要制度規範,也需要融入“技術視角”。在闖紅燈已經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常態甚至成為約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的格局下,“斑馬線護欄”通過技術手段,既建立了一道有形的護欄,又建立了一道無形的“心墻”,時刻提醒和警示我們:闖紅燈看似便利,實際上卻是風險漠視的産物。

  “斑馬線護欄”可能不是最佳的選擇,但其樣本價值依然不容忽視。只有將制度規範和技術支援有機結合,明知故犯的輕微失范行為才會越來越少。在交通安全日益受重視的今天,轉型的壓力,創新的挑戰,考驗著社會治理者。變“單向管理”為“合作共治”,提高社會治理的技術含量,公共生活才會更有安全、更有品質、更有情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朝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