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印度總理啟動“印度製造”計劃 欲展“雄獅夢”

  • 發佈時間:2014-11-24 10: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啟動“印度製造”計劃,希望借此推動印度製造業發展,提升全球影響力。印度能否因此成為“世界工廠”,一時成為輿論的焦點。

  已有“世界辦公室”之稱的印度爭當“世界工廠”,其間多有無奈。以軟體業為龍頭的印度服務業及相關産業佔其國內生産總值的50%,但軟體業每年只能解決100萬人就業,其他上千萬的就業人口需要製造業來消化,這是莫迪政府計劃把印度製造業的比重從15%提升至25%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印度在2013年全球出口份額中僅佔1.7%,遠落後於中國的11%,印度與世界主要貿易國的貿易逆差正逐年加大,以軟體外包為主體的印度外向型經濟受國際供求關係影響巨大,對國內實體經濟的幫扶力度很小。

  當然,不能小覷印度製造業的基礎和爆發力。“印度製造”有著很好的基礎,在官方公佈的25個主要門類中,紡織業佔全國製造業的比重為20%,規模僅次於中國,而且在設計理念、銷售渠道等方面更貼近歐美高端市場。印度的煤礦、皮革及汽車零配件等行業也已具有相當規模,是“印度製造”吸引外資的首選。另外,在生物、化學、電子、通訊等領域,印度得益於英語的相對普及以及對歐美專利體系的相對熟悉,縮短了其産品從生産到上市的週期。再者,在航空航太、核能利用、國防裝備、再生能源等高技術領域,印度與歐美國家沒有嚴重的意識形態分歧,技術引進時的“顧慮”較小,國際合作的空間較大。

  不過,投資者在從印度獲得高額回報前,也得好好掂量一下在印度做生意的“交易成本”。目前,印度只有一條國際級全封閉高速公路,鐵路最高時速約160公里,建設一條城市地鐵的平均週期為7年,要改善投資環境非朝夕之功。基礎設施落後,工業生産配套設施短缺,嚴重制約了外商投資的熱情。在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聯合發表的2013年營商環境調查報告中,印度在185個國家和地區的營商環境便利性排名第132。雖然莫迪拋出了民主、英語、人口紅利三大利好,將“印度製造”的明天描繪得無比光明,但印度説英語的人與“人口紅利”所指的25歲以下年輕人並不重疊。印度的“英語人口”集中于精英階層,而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印度年輕人則不足2000萬人。

  不久前,“印度製造”的標誌出爐:一隻蓄勢待發的雄獅代替了行動遲緩的大象。印度媒體將其描繪為“覺醒的印度雄獅邁出堅定的步伐”,這種定位是比較恰當的。印度製造業正在千呼萬喚中甦醒,但由於體量龐大,無論前景多美,是否能走穩關鍵的前幾步尚待觀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