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降息 百姓存錢“貨比三家”

  • 發佈時間:2014-11-24 05:29:2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楊群)上週五,央行突然宣佈降息,此後兩天各銀行紛紛調整利率水準。記者發現,此次央行宣佈降息之後,有部分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水準竟然比此前還要高。據了解,這與央行宣佈降息同時擴大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的政策有關。根據新政策,銀行在確定自家利率時擁有了更多的自由裁量空間。

  根據此次央行出臺的政策,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至1.2倍。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1倍後,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又進了一步。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後,如果商業銀行用足上浮區間,則上浮後的存款利率可能與調整前的水準相當。

  央行降息消息一齣,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就先後宣佈,將央行的上浮空間用足。根據央行規定,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為2.75%,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為4.0%。按此計算,用足基準利率1.2倍上浮的政策,意味著這兩家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為3.3%,維持在此前水準,而三年期定存利率則可以從此前的4.675%上升至4.8%。這就出現了“降息後部分銀行存款利率不降反升”的情況。

  從降息後兩日各家銀行的利率水準看,一年及以下定期存款利率水準比基準利率有所上浮的情況較為普遍。包括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大行在內的規模較大的銀行,都不約而同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定在3%,高於2.75%的基準利率,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等上海本土的銀行,則定在3.025%,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與寧波銀行、南京銀行一樣,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3.3%。

  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現降息後各銀行部分定存利率高於央行定的基準利率,以及部分銀行利率不降反升的情況,與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各家銀行爭奪客戶不無關係。目前銀行業務的基礎是吸收存款,沒有足夠的存款作為資金來源,之後的金融創新往往無從談起。因此,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各類非銀行理財産品吸引存款搬家的背景下,銀行不會輕易把存款利率降得太低。其中,相比有相當龐大客戶基礎的大銀行,小型城市商業銀行爭取增量客源的需求更為強烈。

  對於降息政策推出後各銀行的差別化反應,不少人將此看作是利率市場化的好趨勢。完善定價機制建設、增強自主定價能力,本來就是此次央行推出政策的目的之一。業內人士表示,樂見銀行利率差別化,各家銀行尋找自己適合的經營模式;而對老百姓來説,存銀行也正成為可以“貨比三家”的事情,或許也能從中受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