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陳代謝”方能基業常青

  • 發佈時間:2014-11-24 04:31:2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興業全球基金理財專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袖珍基金”遍地,卻全都“垂而不死”的現象廣受詬病。終於,兩家公司為行業開了良好先例,率先實施基金清盤。其實,基金和公司企業一樣,也有生命週期,並且都適用“新陳代謝”的基本規律,有生有死才能實現整個生態的健康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我們全面考察了美國共同基金生死存亡的情況,統計了從2003年到2013年,近10年左右的數據,發現每年成立的新基金數量在500到700隻左右;但同時每年也有400到600隻左右的基金被清盤或者合併。一些特殊的年份,比如2009年,清盤或合併的基金數達到了870隻,使得2009年基金的凈增加數為負值。平均來看每年合併或者清盤的開放式基金佔到存量基金總數的比重約為5%。從數據上看,2000年到2002年的科技股泡沫破滅及此後的熊市中是一個基金合併的高峰期;而清盤的高峰發生在經濟危機的08、09年。基金有生有死,所以美國共同基金的“總人口數”增加的並不快,2003年到2013年美國共同基金總數平均年增長率不足1%,但其間美國共同基金的總規模平均年增長率卻達到了7%左右,10年下來單只基金的平均規模增長一倍以上。

  從基金的生存週期來看,美國共同基金的長期存活率也不是很高。一份來自vanguard research的研究考察了美國1997年到2011年間公募基金的生存情況,發現15年間只有54%的基金生存了下來;另外9%的基金被清盤;37%的基金被合併,但這些被合併的基金中有一半後來又被合併或者清盤了。當然,也有一些基金能夠真正做到“基業常青”,比如先鋒旗下的Wellington基金(vwelx)成立於1929年,已經存在85年了。但是從一個長週期考察的話,很多基金都半路“夭折”了。

  導致基金“夭折”的原因,大概有三類:(1)基金業績差,被淘汰。1997年後的15年間美國被清盤或合併的公募基金的收益率,絕大部分都是跑輸基準的。基金清盤合併前6個月、12個月、18個月的收益率的中值也都是顯著輸于基準。還有研究表明基金清盤或合併前都有凈現金流出,説明投資者面對比較差的業績表現選擇了贖回。(2)商業模式有問題。歷史上一些類型的創新基金集中涌現,但卻在曇花一現後就銷聲匿跡。比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政府擔保”基金、“短期多元市場基金”以及90年代“shearson90年代基金”。這些産品初創時都曾風靡一時,但是因為這種創新模式並沒有真正契合市場,所以後來都陸續消亡了。(3)合併同類項。運作較差的基金被合併到公司旗下同類較優秀的基金中,以及兩家基金管理公司合併,且兩家公司存在相似的基金,則可以合併産生較大的基金。留下來的基金往往是管理運作較強的。這樣簡化了管理、也實現了資源的優化,資金交給更好的管理人打理。

  中國的公募基金業在發展初期,處於嚴格的管制狀態,新基金“準生證”一證難求。導致管制放開後,基金公司追求瘋狂“生育”,其結果就是多生,但是很多都養不好、養不大。未來,隨著基金實現生死有序,“優生”和“精養”勢必會成為行業主流理念。

  余喜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