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瑰寶中醫何以屢受質疑
- 發佈時間:2014-11-23 14:14: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李亞紅)中醫藥在西方國家治療疑難雜症屢見奇效,“走出去”成效漸顯。然而,國內對中醫藥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現象值得關注。
要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瑰寶,就必須對症下藥。近年來,中醫藥發展遭受“排擠”,甚至有人提出廢除中醫。“病根”到底在哪兒呢?、
“病因”一:真中醫太少。很多患者表示,“現在的中醫不像中醫,有的醫生甚至都不望聞問切”,更有種種“神醫”打著中醫的旗號招搖撞騙,這些都會引起患者對中醫的不信任和質疑。
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近日舉行的“而立論壇”上,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説,我國中醫藥人才培養有很大成績,但中醫人才的培養面臨很大問題。我國有很多中醫藥大學,但培養出來的真正用中醫治病的人才越來越少。“現在別看中醫學碩士博士很多,但是真正能用中醫思維看病的人估計不足2萬人,這是很樂觀的估計。”
“病因”二:大型中醫院被“西化”。患者進了中醫院,也要做檢查,做化驗。在中醫院看病有如此遭遇,難免讓人對中醫技術産生懷疑。那麼中醫院為什麼也願意給患者做檢查呢?除了醫生中醫藥素養不夠需要依賴檢查判斷病情以外,還有政策問題。大家都知道,簡便易廉是中醫藥優勢,但正是這一特點,造成中醫技術的應用障礙。
“醫院要生存,要獲得收入,用現代醫學的診斷取代中醫的簡便易廉,這是中醫政策上存在的問題。”徐安龍説。
“骨折了用中醫傳統的小夾板才幾千元,如果採用西醫手術的方式,上鋼板、打鋼釘,動輒數萬元。你説醫院願意動手術還是上小夾板?”北京某三甲中醫院院長反問記者。
“病因”三:中醫藥研究受“排擠”。中醫藥要發展進步,就要開展以中醫為特色的醫藥科學研究。然而,多位中醫藥專家表示,當前以中醫為特色的醫藥衛生科學研究是在“夾縫中生存”。徐安龍説:“在醫藥科學研究中,很多重大研究專項沒有中醫專項。”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一位教授坦言,“當前是用西醫思維理論管理中醫”,我們申報課題到國家衛計委或者科技部,審批的專家大部分是西醫學者,要獲得課題難上難。即使自己籌資研究出成果,也很難獲得認可。
雖然當前有些西醫名家對中醫“不屑一顧”,甚至不斷質疑中醫藥,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譽所長鐘南山近日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而立論壇”上表示,“中醫的兩個理念對我影響很大,一個是整體觀,一個是辨證論治”。他公開表示,當前國外對中醫藥的復方已經開始認可,有些中藥已進入國際市場,也就是説中醫的一些理念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
要發展中醫藥,徐安龍認為,“擺在我們中醫藥大學面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出培養懂得用中醫思維看病的人”。其次,要通過政策調整,讓中醫院真正姓“中”,讓真正的治病救人的中醫技術得到傳承。鐘南山説:“我本人不太贊成中西醫結合,主張中西醫並進、互補,因為兩者都有各自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