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股市要有個磨合過程

  • 發佈時間:2014-11-21 15:32:28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將滬港通當作短線炒一把的行情那就看行情看得太短視了。實際上,這把多頭行情,上證指數躍上去年和前年的高點,並且躍上2500點,其主要的推手就是滬港通將要開通的題材,等到正式開通,利好兌現,行情調整很正常,而且現在調整的範圍沒有超過合理的範圍。

  滬港通開出短短幾天,已經看出市場對硬體準備很充分,但對軟體,比如説規則差異、匯率風險、操作習慣等準備不足。最典型的是開通首日,市場盛傳由於匯率影響,買入就虧6%,這種菜鳥般的傳言竟然傳得很厲害。這本來應該是個常識,人民幣兌港元的匯率時時刻刻在波動的,任何到銀行換匯都有一個買入價和賣出價,而這兩個價格也是波動的。你只要做一個買入股票的操作,都要凍結資金,你申報買入時的匯率與清算時的匯率不會是一樣的,你不能將不同時點的匯率來比較,匯率有風險,但沒有一天之內6%那麼高的差價風險。所以在滬港通的開通上投資者教育還沒有跟上。

  上海股市與香港股市的差異,滬港股市沒通之時,大家還沒啥感覺,現在一通,差異就顯現出來了,這種差異是多方面的,比如説:行情顯示A股紅漲綠跌,港股相反;A股一天交易4小時,港股交易5個半小時;兩市節日休市不一;A股股票交收T+1,資金卻是T+0,而港股股票T+0,而資金卻是T+2;兩市的交易成本不一樣;港股沒有漲跌停板……至於匯率,兩市的投資者面臨的狀態也不一樣,香港已經取消了居民兌換人民幣的限額,可以直接以人民幣買A股,未來拋出股票後也可以持有人民幣,而A股投資者要買港股,以人民幣申報,成交了以商業銀行的賣出價結匯,港股拋出後,又以商業銀行的買入價將港幣結匯成人民幣,如此等等,兩市差異還有許多。

  這種差異就是現狀,無所謂誰優誰劣,主要還是市場適應的問題,只有相比較才會顯現出各自的優勢,原來大家各做各的,投資者對自己的市場習以為常,現在一打通就要有很長時間來適應。

  滬港通開通首日熱鬧一番,滬股通130億元額度一天用完,但接下來每日遞減,以本週三為例,滬股通只用掉20%,而港股通更可憐,只用掉2.4%。這個數據説明這種磨合需要一段時間。

  有個問題值得關注,儘管港股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但現在港股的交投量已經屬於小市場了。以本週三為例,當日港股成交651億港元,折合成人民幣為520億元。而當日滬市成交1670億元,港股只有滬市的31%。一天進軍滬市130億元並不難,難的是天天130億元,這樣的一個小市場,可能嗎?

  滬港通利在長遠,短線的影響基本結束了。當下影響市場的還是IPO,近在眼前的是下周發行11個新股,中長線影響的因素是,來自於國務院層面的部署已經展開,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步伐將要加快,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這些舉措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股票發行的龍頭將要大開,市場的供求關係將會重新平衡,這對市場將産生最實質性的影響。應健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