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講好中國審計故事

  • 發佈時間:2014-11-21 14:4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魏堯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講好中國審計故事——中美金融監管政策績效審計與評估研討會側記

  10月28日下午,在中美金融監管政策績效審計與評估研討會即將結束時,此次研討會美國代表團的團長奧瑞絲·威廉姆斯這麼説:“在此次研討會中,各國審計專家在互相交流中實現了經驗共用,為世界審計組織美中工作組的工作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參考價值。”她表示,會後她將努力把此次研討會所獲得的經驗交流到美國聯邦審計署,以發揮更大作用。

  之所以奧瑞絲·威廉姆斯會這麼説,一切還得回到3年前的那個夏天。2011年的7月15日,劉家義審計長率團赴美國參加聯合國會議及世界審計組織財務與管理委員會會議,並訪問美國審計署。在與美國審計長基恩·多達羅舉行雙邊會談時,兩國的審計長討論了審計工作發展的最新情況,並就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探討建立不定期雙邊研討會機制的可能性交換了意見。

  在同美國審計長基恩·多達羅的那次會談中,劉家義審計長介紹了中國審計署在公共財政審計和金融審計方面開展的工作,對此,基恩·多達羅很感興趣,同時,他也介紹了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審計署積極幫助政府穩定金融市場所做的努力。雙方初步商定,要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就雙方感興趣的事務加強交流。

  在此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裏,兩國審計署的國際合作部門進行了反覆溝通,並形成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文本。2012年11月,基恩·多達羅來華參加世界審計組織第63次理事會。期間,他專程訪問中國審計署,並與劉家義審計長共同簽署了兩國最高審計機關合作諒解備忘錄。合作諒解備忘錄規定,雙方可以通過雙邊研討和會議的形式,交流審計領域好的經驗和做法,合作開展國家審計實踐與程式的研究和評價。

  這份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訂,使得中美兩國審計機關的交流合作駛入快車道。2013年,中美兩國審計署開始著手商議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具體執行計劃。當年11月,在世界審計組織第二十一屆大會期間,兩國審計長就建立中美最高審計機關審計研討機制達成共識,並確立2014年在中國舉辦首屆中美審計研討會,2015年在美國舉辦第二屆中美審計研討會。雙方將根據兩次研討會的實際效果決定未來中美審計合作的形式和內容。

  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召開首屆中美審計研討會,並以金融審計作為主題,這與中國審計署這些年在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是密不可分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金融安全成為國家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此,中國審計署強化了對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2008年以來,中國審計署陸續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大型國有金融機構法定代表人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開展了審計,強化了對金融監管及金融資源配置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同時,對宏觀經濟、金融政策落實情況實施跟蹤審計。從2009年開始,中國審計署連續安排對重點商業銀行新增貸款情況實施跟蹤審計,緊緊圍繞國家經濟、金融決策部署及宏觀調控具體措施要求,深入揭示金融機構在貫徹執行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以及區域發展、支農、節能減排、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等宏觀調控措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政策風險,促進金融機構自覺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保證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審計署探索完善了金融審計“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的新型模式。針對商業銀行目前數據大集中的管理模式,中國審計署先後在8家重點商業銀行建立了數據平臺,以數據分析為依託,加強對跨市場、跨行業、跨地域大額金融交易及資金流向的監督,及時發現和預警金融系統性風險、經營性風險及重大違法違規問題,推動實現良好國家治理。

  考慮到金融監管的全球化趨勢,為了擴大中美審計研討會的影響力,豐富金融審計資訊分享的內容,中美兩國審計長決定擴大研討會邀請範圍,並聯合致函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南韓的最高審計機關,邀請各國派代表參會。

  此次中美金融監管政策績效審計與評估研討會一共收到9篇論文,其中,中國提交了4篇,美國提交了2篇,德國、南韓、澳大利亞各1篇。這9篇論文圍繞“金融監管機構和監管政策的績效審計”、“消費者保護監管和監管政策的績效審計”、“金融監管執法工作的監督”、“金融犯罪調查與監督”等四個議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同時,與會的各國代表也就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

  針對最高審計機關如何發揮在金融監督體系中的作用,會上,美國代表團通過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於金融監管方面的回顧,指出最高審計機關應不斷揭示金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推動金融監管有效開展。而在討論的過程中,英國代表團則認為,最高審計機關應促進各部門監督的協調,並從銀行監管失敗的案例中尋找線索。澳大利亞代表團認為,應從全球治理的角度,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的監管機構進行審計和評估。

  會上,各國代表談到本輪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監管的缺失,在危機前,各國的金融監管普遍存在著重大的漏洞,比如對資産泡沫,尤其是房地産泡沫沒有引起足夠關注,同時,各國對政府債務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如何加強和深化金融監管就成為危機後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德國代表介紹,目前德國聯邦審計院研究並評估了該國金融監管局內部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並對本國金融監管局和中央銀行在銀行監管領域責任分工的相關規定進行整合,以發現程式過程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可能改進的空間。

  會上,各國代表團就最高審計機關如何在金融監管政策績效審計與評估方面發揮作用達成四點共識,一是最高審計機關應該憑藉其獨立性的優勢,在金融監督體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二是最高審計機關可以在促進金融監管體制和制度改革方面發揮相應的作用。三是最高審計機關應當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進行持續的關注。四是最高審計機關應在金融消費者保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此次研討會召開過程中,南京審計學院的很多教師旁聽了此次會議,該校從事金融審計研究的王家華老師認為,各國專家圍繞會議主題所提出的建設性建議和意見,將會對各國完善宏觀金融監管的框架有積極的借鑒意義。而鄭登元老師則表示,本屆研討會探討了金融環境、貪腐、金融犯罪等話題,尤其提到對個體金融消費者的關注和保護,讓人耳目一新。從事環境審計的鐘飚老師表示,研討會從全球角度提供了金融監管政策績效審計的視角,美國等其他國家審計專家在研討中提出的做法很有參考意義,令人眼界開闊。

  中國審計署副審計長袁野在會議最後代表劉家義審計長對此次研討會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他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全球金融治理成為各國關注的的主題,對於各國最高審計機關而言,應該加強合作,保持資訊的充分溝通和共用,建立制度化的審計協作體系,共同防範系統性的審計風險。袁野表示,此次研討會與會各國代表就“如何發揮國家審計獨立性的優勢、完善金融監管的框架”、“後金融危機時代最高審計機關如何減少金融危機的影響並防範其持續蔓延”等達成初步共識,世界審計組織工作組會將此次研討會形成的共識與更多國家的審計機關分享,實現“經驗共用,人人互惠”。(魏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