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飲食也有“生物鐘”(上)

  • 發佈時間:2014-11-21 01:30:4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營養快餐

  我們都知道身體有個生物鐘,其實食物也有屬於自己的“營養食物鐘”。只要按照最佳的“食物鐘”來進食,就能在充分享受美食的同時,吸收最多的營養。

  水果:早飯前和下午吃最好

  早餐前10分鐘:此時吃水果可增進維生素的吸收,水果中的果酸也起到開胃的作用。很多人不愛吃早餐,用水果來開胃很不錯。適合餐前吃的水果最好是酸性不太強、澀味不太濃的,如蘋果、梨、香蕉、葡萄等。但有胃病的人,不宜在這個時段吃水果。

  上午10點左右:這會兒正是工作壓力大的時間,多數人會感到心情煩躁。此時水果的酸甜滋味可讓你神清氣爽,助於緩解緊張和急躁的情緒。

  午餐後1小時:此時吃水果,有助於消食。適合吃富含蛋白酶的鳳梨和獼猴桃以及有機酸較多的橘子、山楂和杏等。

  下午4點左右:此時容易饑餓,水果可作為下午加餐。在水果的選擇上,可以跟早餐前10分鐘吃的差不多。如果怕水果生冷,可在吃水果前喝一杯熱水,保證胃腸的舒適。下午加餐吃水果,可以讓一下午的工作勞累和緊張得到緩解與放鬆。

  菜粥和湯餃:早上吃

  早餐,喝一碗溫暖的粥對胃來説是最好的呵護,最好再放入一些切碎的蔬菜和一個雞蛋,養胃的同時也豐富了營養。

  選擇在早餐喝粥主要有兩個原因。早晨剛起床時,有些人會有胃寒和疼痛的情況,溫暖的蔬菜粥能馬上緩解這些狀況,而麵包、餅乾等食品則會加重這些不適。另外,蔬菜粥的消化時間比牛奶略長,一小時左右正好是食物消化高峰期,此時你正在上班的路上,它能為你提供足夠的能量。

  如果怕單喝粥容易餓,可以再加吃一些湯餃,湯餃的熱量比菜粥要大,而且飽腹感時間維持得長,能讓胃腸持續“溫暖”。

  馬鈴薯、南瓜:中午吃

  紅薯、馬鈴薯、南瓜這些薯類食物,要在正餐的時候吃,而且最好能作為主食來吃。薯類食物不但能保障碳水化合物的供應,更能提供多種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飯後吃薯類是不正確的,不但容易吃撐,而且其中的營養元素也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實在可惜。

  薯類最好作為中午的正餐,這是因為我們吃完薯類後,其中所含的鈣質需要在人體內經過4—5小時進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薯類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高,碳水化合物是保障人運動的重要元素,中午食用,可以讓整個下午的精力更加充沛,工作效率相應提高。

  酸奶:飯後一小時喝

  酸奶可以幫助消化,改善胃腸功能,但是並不是任何時間喝酸奶都能起到這樣的效果。一般來説,飯後一小時是喝酸奶的最佳時間。

  酸奶好喝,但是想讓活性乳酸菌發揮功效,還是要下一番心思。通常狀況下,人的胃液pH值在1—3之間。空腹時胃液是酸性的,不適合乳酸菌生長,只有pH值高於3的時候,才能讓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好好生長。飯後一小時左右,胃液被稀釋,pH值上升至3—5之間,此時喝酸奶,其中的營養素最容易被吸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