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升級銀行理財現3變化 平均預期收益連續2周下跌
- 發佈時間:2014-11-20 10: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儘管銀行理財市場並未給我們帶來太多驚喜,但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卻呈現出了不少新變化:銀行理財産品期限延長、預期收益率走低、銀行熱推凈值型理財産品等。眼下正值年底,專家建議,投資者可趁機配置中長期理財産品,提前鎖定未來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收益。
投資期限延長
對於理財産品的監管正在不斷收緊。9月,銀監會、財政部以及央行三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的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並嚴禁商業銀行通過高息攬儲吸存、通過理財産品倒存、通過同業業務倒存等手段對存款“衝時點”。
在此影響下,三季度末,銀行理財産品並未如往常一樣收益率衝高,目前市場上投資期限3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明顯減少。普益財富統計顯示,2013年投資期限在3個月以上的理財産品佔比長期維持在40%以下;而從今年年中開始,該類産品的佔比始終保持在40%以上,且近期連續3個月呈現上升的態勢,與年初相比漲幅甚至達10個百分點。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當表外理財難以充當回表衝存款的工具後,作為表內業務的保本型産品規模可能會有所擴張。對於銀行來説,保本型産品的理財資金從發行開始日至到期清算日都被算作銀行存款,因此銀行擴大保本型産品規模,同時拉長該類産品的投資期限,可以起到穩定銀行日均存款的作用,有效規避月末存款偏離度對銀行的約束。
此外,今年7月,銀監會下發《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35號文),其中明確指出“理財産品之間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調節收益”。在監管層的約束下,銀行理財産品之間相互交易,調節收益,以此方式形成資金池,實現期限錯配與資金錯配完成剛性兌付的運作方式受到抑制。銀行難以通過滾動發行短期理財産品配置長期資産來實現期限錯配溢價,因而部分轉向發行長期産品。
凈值型産品走俏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目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凈值型理財産品,部分銀行的凈值型理財産品已有了相當的規模。與傳統的封閉型或者滾動型産品不同,這類凈值型産品每月都會有開放期,投資人可根據個人資金使用情況選擇是否贖回。
去年8月發佈的《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8號文)限制了銀行理財投資“非標”的比例,並提出要清理“資金池”模式。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市場不得不轉型,而轉型的方向之一就是凈值型理財産品。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開放式凈值型産品資金募集量有明顯增幅。2014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産品中,募集資金額同比增幅最大的是開放式凈值型産品,共募集資金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74.53%,佔全部産品的募集金額比例從2013年上半年的1.27%增長為2.37%。
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監管對銀行理財的進一步規範,銀行理財産品將逐步回歸資産管理本位,加上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凈值型理財産品正成為銀行理財産品轉型的方向。”
預期收益率走低
四季度一般為銀行最缺錢的時間段,此前,這段時間銀行理財産品會逐步走高。然而,今年10月份以來,央行下調14天期正回購利率、向股份制銀行定向投放資金等因素,進一步增強市場對流動性寬鬆的預期,加上監管層此前出臺的一系列規範市場的政策,導致最近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並沒有上升,而是出現了微幅下滑。
特別是國有大行發行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大多只有4%,只有部分中小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維持在5%-6%。根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顯示,11月第2周共有768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為5.04%,已經連續兩周出現下跌。其中,預期收益達到或者超過6%的理財産品僅有22款,且多為期限超過一年的中長期産品。從不同期限類型的産品考察,平均預期收益率也是跌多漲少。
展望四季度,理財師認為未來市場資金面將持續偏寬鬆,會導致銀行理財産品整體收益率下行,並且還可能持續一段時間。
年底投資策略
關於年底的理財走勢,銀率網的分析師建議,今年市場資金面持續保持寬鬆,降息降準預期較強,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肯定不會複製去年的走勢,可能會繼續保持在5 %左右上下浮動。如果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低,宜儘量選擇投資期限較長的高收益率産品。
專業人士建議,銀行機構在不能衝存款時點的情況下,中長期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將很可能逐步走高,投資者可趁機配置中長期理財産品,提前鎖定未來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收益。如果出現年化接近6%的理財産品,得抓緊下手,錯過了的話就很難再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