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股通額度10分鐘用去大半

  • 發佈時間:2014-11-18 12:29:19  來源:南昌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7日上午9時30分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左三)、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右二)共同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當日交易鳴鑼開市,標誌著滬港通正式啟動

  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儀式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同時舉行。伴隨兩個市場同時鳴鑼開市,滬股通和港股通首單交易“花落”伊利股份和長江實業。

  滬股通130億元額度當日14時前用罄,顯示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股市興趣濃厚。港股通則相對冷淡,105億元人民幣額度僅用了近17億元。

  滬港通開通首日,在利好效應被提前消化的背景下,滬深股指小幅收跌。港股當日也是高開低走。

  交易直擊

  “北上”熱情 “南下”冷淡

  作為內地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開放舉措,滬港通獲得了滬港兩地市場高度關注。從當日交易看,滬股通資金流入較大,而港股通資金流入偏少。

  在香港一間證券行,有股民已迫不及待,趁滬港通開通首日即嘗試通過滬股通買A股。實時數據顯示,開盤10分鐘後,滬股通每日130億元的限額便僅剩53.29億元。當日14時前,滬股通額度已用罄。

  相比之下,“南下”買港股的港股通反應則相對冷淡。截至收盤,港股通105億元額度還剩餘87.32億元。

  據了解,滬港通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港股通總額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

  對“北熱南冷”現象,香港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這都在預期之內”。他説,A股估價較港股便宜,變相來説買A股較為有利。而且,“南下”買港股的資金較青睞低價股,因而對港股指數沒有太大推升作用。

  竤策投資顧問財富管理董事陳寶明表示,由於港股通方面,內地機構和大客戶基本上已在香港開戶,因此“南下”資金較少可以理解。

  中銀香港個人銀行及産品管理副總經理周澤慈認為,不可單以今早成交來判斷,相信港股對內地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

  他指出,該行大部分客戶都對投資A股有興趣,但初期會較為審慎,也需熟悉A股的交易過程。他預期,本地投資者會對大型國企,以及內地股市獨有的稀土資源及軍工股等較有興趣。

  上海及香港股市均高開低走

  備受關注的滬港通17日正式開閘。但由於滬港通對藍籌股的估值提升效應已經被提前消化,增量資金流入未能對大盤起到提振作用。上證綜指在盤中創出本輪反彈新高後,與深證成指同步小幅收跌。創業板指數則逆勢出現2%以上的漲幅。

  當日上證綜指以2506.86點跳空高開,創下2508.77點的階段新高後,漲幅迅速收窄。此後滬指再度走出衝高回落行情,尾盤收報2474.01點,較前一交易日跌4.82點,跌幅為0.19%。深證成指收盤報8283.80點,跌43.09點,跌幅為0.52%。滬深兩市成交有所放量,分別達到1993億元和1550億元。

  港股17日高開低走,收市報23797.08點,跌290.30點,跌幅1.21%,全日總成交額830.21億港元。國企指數跌207.21點,收于10554.30點,跌幅1.93%。

  就滬港通業務,中投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馬惠明表示,考慮到成本以及剛開通時客戶有限,公司目前通過已開通滬港通業務的機構進行下單交易。他非常看好這項業務的前景,但認為市場需要培養,估計兩年之內將很火爆。

  業內觀點

  A股思維炒港股行不通

  應警惕交易規則差異

  17日,“滬港通”終於迎來了首秀,在家門口炒港股變成了現實,這讓不少想要“嘗鮮”的內地股民躍躍欲試。然而,海外市場並非只是“風和日麗”,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用A股的思維炒港股,那是行不通的。

  具有豐富投資經驗、同時炒著A股和港股的周雨稱,香港沒有資本管制,以全球的機構投資者為主,定價更為合理,不會受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干擾,一般只有全球較大的政治、經濟事件才會對港股産生影響,但內地A股會有一些非事件性波動。

  十年前就在香港開戶的內地股民王永凱表示,港股T+0非常刺激,有些個股換手率很高,而且沒有A股的漲跌停板限制,千萬不能疏忽。

  在私募基金經理袁語看來,不論是內地投資者熱衷於概念股炒作的思維,還是港股與A股不同的交易規則都值得注意。比如,“手”在香港證券市場術語中,即一個買賣單位。但不同於內地市場每手買賣單位為100股,在香港每只上市證券的買賣單位由各發行人自行決定,可以是每手20股、100股或1000股,還需要查詢決定。

  (綜合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