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光谷生物城聚集43家外企

  • 發佈時間:2014-11-18 07:29:26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月初,中國和古巴在武漢共建生物産業基地,園區就選在武漢東南角的光谷生物城。

  “古巴與武漢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古巴駐華大使白詩德十分看好這裡。

  與雪茄、糖齊名的古巴“國寶級”藥物,將在這裡生産,包括治療胃潰瘍的蜂巢産品、治療骨質疏鬆的多廿烷酸等。

  至此,生物城聚集了來自英、美、意、韓、以等國家的43家外資企業,其中包括8家“世界500強”。28平方公里的園區,成了多國企業會聚的“世博園”。

  生物醫藥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行業。全國1萬多家企業的100多萬研發工作者中,有30%是海歸。在生物城,海歸團隊多達300多個,“洋面孔”也不罕見。

  今日,是光谷生物城的“六歲”生日。這個國際化園區已入駐700多家企業,産值超過500億,實力穩居國內生物園區前三。

  光谷生物城,就像它的所在地“中國光谷”一樣,已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地域,成為一個擁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概念。

  “挖回”300多位外籍人才

  中美華世通董事長張發明還有另外一個頭銜:百華協會華中區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的牌子,就挂在生物辦的三樓。

  百華協會是全球生物業界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由業內500多位華人精英組成,40%的人在跨國藥企中“身居高位”,50%的人海歸回國創業。

  這些協會組織推動了光谷生物城與世界知名藥企的交流合作,用世界資源為武漢招商。

  輝瑞、藥明康得等知名藥企落戶武漢,背後就有百華協會的推動,還有不少會員,直接到生物城創業。張發明曾在制藥巨頭——禮來公司擔任了12年資深科學家,還曾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擔任副教授,5年前,也回到了故鄉的這片創業熱土。

  據統計,通過各種途徑,生物城從海外引進了許多企業,並“挖回”300多位外籍人才,還聘請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擔任顧問。

  同時,生物城與美、法、德等國一流生物科技園簽署40多項合作協議,康橋、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名校的高端研究人才團隊紛紛加盟。

  英語常常成為會場通用語

  在生物城,經常舉辦各種國際學術會議,英語常常是會場裏的通用語言。

  6月,“華創會”在生物城專設分會場,光澳洲參會代表就多達100多名,佔到了嘉賓總數的1/3。

  那個月的月底,生物城企業還組團“走出去”,赴美參加了“2014年美國生物技術大會”,並在這個世界頂級展會上單獨設立了一個100余平方米的“中國湖北展區”。華肽生物創始人曾建華博士研發的“抗衰老藥粧”,在“BIO大會”上簽下百萬美元大單,之後,100多家全國各地代理商的貨單雪片般飛來。

  生物城負責人介紹,生物城自成立以來,共承辦、參加30余次國際會議。

  光谷生物城有博士500余名,每40個人中,就有一名博士,其中不少有海外求學經歷。

  高級海外人才的大量集聚,形成了一種新的社交文化。到了年底,海歸們召開聖誕沙龍,在輕鬆愉快的社交場合,暢談企業合作、考察人才等。

  參與到全球産業鏈中

  “要想跟上中國發展,就要到光谷。”在每個對外推介的場合,光谷生物城的招商“洋顧問”彼得·藤森總是這樣開頭。

  這位曾在華爾街工作,能説英、法、德、俄、漢幾門語言的美國人,2年前選擇留在了生物城,成為這裡的招商顧問。

  2年不到的時間裏,他接洽項目近30個,有7個項目落地。目前又有10多個項目在接洽中。

  生物城招商部的工作人員鄭小簡,一年到頭都在外奔忙,“不是在拜訪各路企業,就是在拜訪企業的路上。”

  光谷生物城先後派代表出訪了30多個國家,並先後接待過200多次外賓來訪。

  “把國外的良種引進來,在生物城的土壤裏開花、結果,並叩響世界大門,參與到全球的産業鏈中去。”生物城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美國的沃爾瑪超市,或者藥品零售商CVS的貨架上,已經能看到來自生物城的藥物。人福醫藥已累計向美國市場出口1.1億粒非處方藥軟膠囊。如此大規模的成品藥出口,國內算是第一家。

  引進來,走出去,國際化的光谷生物城,近年來增速超過40%,是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增速的2倍以上。

  未來5年內,生物將繼光電子、高新技術服務之後,成為光谷下一個千億級産業。光谷生物城,也將成為世界一流的生物産業園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