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思維炒港股行不通 警惕交易規則差異
- 發佈時間:2014-11-17 18:10:1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17日電(記者桑彤)17日,“滬港通”終於迎來了首秀,在家門口炒港股變成了現實,這讓不少想要“嘗鮮”的內地股民躍躍欲試。然而,海外市場並非只是“風和日麗”,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用A股的思維炒港股,那是行不通的。
“滬港通”首日資金入滬積極入港謹慎
17日,上交所、港交所同時敲響鑼聲,“滬港通”起航。從當日交易看出現明顯反差,“滬股通”資金流入較大,而“港股通”資金流入偏少。內地投資者相當謹慎,並未出現額度“秒殺”情況。
集合競價階段,“滬股通”和“港股通”分別成交逾32億元和2億元。截至收盤,滬股通130億額度全部用完,港股通105億中余87.32億,反映了市場短期的觀望態勢。
很早便在國金證券開設“滬港通”賬戶的丁先生對記者表示,雖然香港內地資金互聯互通對兩地市場未來發展是一大好事,但眼前是否立刻買賣港股還要觀察一陣。“一方面是因為之前A/H股價格倒挂已有所收窄,套利空間不大;另一方面是現在手上現金不多,A股處於重倉狀態,等把A股的資金撤出一些才能投港股。”
像丁先生這樣想法的投資者有很多,部分內地股民由於對香港交易軟體和交易規則不熟悉,也希望觀察和學習一段時間。此外,50萬開設“港股通”的門檻也擋住不少內地股民前進的腳步。券商忙得不亦樂乎,卻並沒有看到火爆的開戶盛況。
港股投資要把握規律
與上海主場八成交易都是個人投資者相比,港股戰場六成交易來自機構投資者,內地股民傳統的投資方式在巨大的差異面前真的能分一杯羹嗎?
早年在香港中資機構工作的鄭女士透露了她的港股投資經歷:“頭幾年用A股的思維做港股,虧了不少錢。比如購買一元以內的‘仙股’完全沒機會,虧損最多。相對而言賺得多的是價值股,一定要選擇比較了解的上市公司投資。比如,去年在微信推出時購買的騰訊股,賺了50%-60%。”
具有豐富投資經驗、同時炒著A股和港股的周雨也贊同鄭女士的觀點,絕對不會買香港的“仙股”,但會購買小市值的股票,每當大盤有一波上漲行情時,這類股票會有機會。
“其實,香港的股市風格很好把握,藍籌股的走勢有一定規律,‘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説法就是來自於香港。比如,工商銀行等銀行股在香港市場一年肯定有一次機會,從連續多年的情況看,只要跌到4港元就是入場時機,到5港元便可賣出。”周雨説。
在周雨看來,香港沒有資本管制,以全球的機構投資者為主,定價更為合理,不會受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干擾,一般只有全球較大的政治、經濟事件才會對港股産生影響,但內地A股會有一些非事件性波動。
警惕交易規則差異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餡餅”往往和“陷阱”同在。投資者在享受合理定價和穩定分紅的同時,風險總是在不經意間靠近。
“當年做港股時整體是賺錢的,可是香港市場衍生産品非常發達,這讓我交了不少學費,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周雨坦言。
十年前就在香港開戶的內地股民王永凱也表示,港股T+0非常刺激,有些個股換手率很高,而且沒有A股的漲跌停板限制,千萬不能疏忽。
在私募基金經理袁語看來,不論是內地投資者熱衷於概念股炒作的思維,還是港股與A股不同的交易規則都值得注意。比如,“手”在香港證券市場術語中,即一個買賣單位。但不同於內地市場每手買賣單位為100股,在香港每只上市證券的買賣單位由各發行人自行決定,可以是每手20股、100股或1000股,還需要查詢決定。
“滬港通”將境內與境外市場連接在一起,可以預期不久的將來兩市風格差異將逐漸縮小,A股價值投資理念將進一步發揚光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