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草場牧民的田園生活

  • 發佈時間:2014-11-17 07:29:24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5日,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扎木蘇村葡萄種植大戶石漢增家的葡萄又豐收了,工人們正在忙著裝箱。扎木蘇地區原來是一片黃沙灘,滿目荒涼。2010年起,經棚鎮在建起千畝設施農業園區,著力發展溫室水果,蔬菜種植,引導當地農牧致富。在北國沙海中收穫南國油桃、葡萄、草莓等水果。

  本報記者蔡冬梅徐永升白江宏攝

  □本報記者馬少林霍曉慶

  秋日,新巴爾虎右旗呼倫鎮呼倫艾裏生態産業園區,24座蔬菜大棚已經罷園,100畝大田裏的白菜、蘿蔔、大蔥等秋菜正長得鬱鬱蔥蔥。這些菜就要上市了,菜農馬寶國提前來看看菜情。

  “今年這菜長得老好了,個兒大,芯硬,還沒蟲子,這顆菜足有10來斤!”馬寶國從菜地裏刨了一顆大白菜,高興地抱在懷裏掂量著。“施的是農家肥,澆的是山泉水,這菜不好賣才怪!這20畝白菜地産個30萬斤輕輕鬆鬆。”馬寶國説。“這都是托政府的福,給咱們成立了社區,要不這事也沒人管。”以前帶著村民陳情,現在帶著村民致富的山桂春在一旁強調。

  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原來,山桂春所在的呼倫鎮達石莫嘎查是純牧業嘎查,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牧民依託牧業生産繁衍生息。然而,嘎查近400多戶牧戶只有74萬畝草場。上世紀90年代,雙權一制政策在這裡落實後,嘎查原有的牧戶分得了草場,由於落實時限和戶籍管理不規範、牧民生産觀念等因素,出現了分配草場時沒有申領、後轉入牧戶沒有草場等一系列遺留問題。在這個嘎查,像山桂春這樣無草場的“牧民”有106戶226人。

  “有草場的牧戶,能享受國家禁牧、休牧、草原獎補政策和企業佔用草場補償款,我們沒草場的牧戶啥都沒有,連牧業貸款都沒有資格。”山桂春説。於是,分得一塊屬於自己的草場,成為他們106戶人家的願望。“打工掙的倆錢兒,都花到陳情的路上了。”山桂春説。

  “解決牧區的問題,目光不能只是停留在草場上,要跳出草場看發展。”呼倫鎮黨委書記金倉説。

  2012年8月,呼倫鎮黨委、政府在鎮所在地成立呼倫艾裏社區,將這些“有身份、無草場、無來源”的牧戶納入社區管理。從嘎查草場中、達石莫礦泉區附近,選擇1萬畝土質肥沃、水源充足的草牧場,投入750萬元,建立了呼倫艾裏生態産業園區和育肥羊扶貧養殖小區,交由社區發展特色種養殖。

  像山桂春一樣在外地打工的人們興致衝衝地回到了家鄉。大家各盡所長,有的務農,有的跑市場,有的搞舍飼,有的種果樹。

  一到夏天,西瓜、香瓜、黃瓜、豆角等新鮮果蔬上市,本地和周邊旗縣牧民爭相購買。生態産業園緊鄰達石莫聖泉旅遊景區,不少遊客都會到大棚採摘,享受青青草原上的田園生活。在標準化育肥羊養殖小區的基礎上,社區還成立了巴爾虎羊繁育專業合作社,打造當地的羊肉品牌。“有了這份産業,大家都有的忙了,都安安心心紮下根來。”社區書記魯恩光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