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袁志彬:西藏的區域創新體系為何如此脆弱?

  • 發佈時間:2014-11-14 06: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根據近年來《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西藏的區域創新能力在大陸31個省區市中處於第30或31位,基本處於全國墊底的位置。那麼為什麼西藏的區域創新能力如此低?僅僅是由於高海拔嗎?結合筆者在西藏科技工作主管部門挂職的實踐,筆者認為原因在於西藏的區域創新體系的脆弱。

  什麼是區域創新體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其定義是由某個特定區域內參與新技術發展擴散的企業、大學及研究機構、仲介服務機構以及政府等組成,形式上為一個創造、儲備、使用和轉讓知識、技能和新産品的相互作用的網路系統。區域創新體系強調網路內各個創新主體的協同互動作用。

  區域創新體系由主體要素(包括區域內的企業、大學、科研機構、仲介服務機構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區域內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環境要素(包括體制、機制、政府或法制調控、基礎設施建設和保障條件等)三個部分構成。這裡的關鍵是主體要素和功能要素是否健全,要素之間是否相互作用形成網路效應。

  從主體要素看,西藏的創新主體比國內其他省市區都要少。企業方面,目前全區的企業數量非常少,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極其薄弱,高新技術企業只有27家,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遠未確立。普通高校只有6所(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學院、西藏藏醫學院、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缺乏能夠産生創新溢出效應的研究型大學。西藏目前擁有國有獨立科研機構33所,民營科研機構10所,自治區、地(市)、縣(市、區)三級農牧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184個。政府部門中,全區74個縣(市、區)中只有日喀則的15個縣設立獨立的科技局,其他59個縣(市、區)均未有獨立的科技局,而且嚴重缺乏科技代理、諮詢、評估、推介、交易等仲介服務機構。

  從功能要素看,這些主體要素並未發揮各自很好的功能。企業的創新能力非常薄弱,大學主要是教學型,缺少科技創新能力,科研機構缺乏激勵機制和創新活力,多數停留在計劃經濟形態,地方政府科技部門職能轉變緩慢,創新服務意識差,在政府部門序列中基本上處於邊緣化狀態。

  從環境要素看,支撐西藏區域創新的軟硬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西藏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相對滯後,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科技園區等創新平臺建設嚴重落後。目前僅在成都高新區建有一家西藏科技企業孵化器,在西藏本土尚沒有科技孵化器。西藏至今沒有一家國家級高新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大學科技園。目前共培育和認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家,建設了跨部門、跨地區的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行業創新平臺和區域創新平臺三類科技創新平臺也只有13個。科技人才的數量本來就少,而且待遇不但不優厚,甚至比內地省份還要低,結果就是外地人才引不來,本地人才留不住。

  除此之外,主體要素之間很少互動交流,缺乏網路化的創新生態。西藏的政府部門、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一般和內地交流聯繫較多(可能由對口援藏所致),與本地的橫向聯繫較少,業務合作更少。比如西藏某地一家馬鈴薯加工企業不與近在咫尺的地區農科所(從事馬鈴薯種植和加工研究)合作,而與西北某地的科研機構合作。再比如,藏東南某地科技主管部門與同在一個地區的西藏某高校橫向聯繫交流很少,基本上沒有業務聯繫。

  解決西藏的區域創新能力薄弱問題,不是短時期內通過簡單的增加投入就可以解決的,需要從長計議,扎紮實實做好基礎性工作。

  首先,增加創新主體數量,主要是增加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型企業的數量,適當考慮在縣級政府設立獨立的科技局。

  其次,通過政策引導和措施,發揮這些創新主體的功能作用。加強創新主體的能力建設將是今後相當長時期的基礎性工作。

  最後,完善創新環境,增強互動協同。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鼓勵和引導本土的創新主體之間增強橫向聯繫與協同,營造區域網路化的創新生態。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做好基礎性工作,堅持不懈抓需求,西藏的區域創新體系一定會得到完善和優化,創新能力也一定會得到進一步增強,從而走出一條具有西藏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區域創新之路。

  (作者袁志彬係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廳長助理、中組部團中央第14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經濟網特約觀察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