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在南京召開

  • 發佈時間:2014-11-13 10: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3日訊 為推動中國學術向縱深發展,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南京大學聯合主辦,南京大學歷史學系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集刊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于11月8日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學術集刊與學術評價。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李培林,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鄔書林,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駿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開幕式由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歷史系教授朱慶葆主持。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分別致辭。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在致辭中指出:“學術集刊有其獨特的定位與功能,在學術研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術傳播不可或缺的載體。近年來隨著人文社會科學的蓬勃發展以及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大力擴張,集刊逐漸成為專業化的學術共同體內專業和高效的溝通與交流方式,發展集刊是主題性的學術共同體的內生需求,更是當今數字時代的新的知識生産方式。在學界的大力支援下,社科文獻出版社擔起了創建平臺、樹立規範的責任,以期匯聚業內精英,共同推動學術集刊的發展壯大。2012年起,社科文獻出版社以每年20多種集刊速度在發展,到目前為止,出版集刊超過110種,其中38種進入2015年全國郵發系統,11種進入南京大學CSSCI集刊名錄,35種進入中國知網,3種集刊已經出版英文版並在國際上出版發行,6種集刊正在洽談英文出版事宜。”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李培林在開幕式上,就學術集刊的評價標準和評價規則問題作了深入專題講話。他提出,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集刊雖然也屬於小眾期刊,但要有做成大事業的抱負。而要想做成大事業沒有人文關懷不行。中國正在發生千年未有之巨變,我們要關注這種巨變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關注民生問題,關注解釋這種巨變規則的理論創新。如果一本學術集刊,只是一個小圈子的讀物,只是若干自視為精英的人的孤芳自賞,那也很難談得上大事業。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巨變大國,無論是什麼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術集刊,都應該體現學者的人文關懷。

  李培林副院長指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意味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進入一個更高的制度化建設階段,各個方面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都要更加成熟、更加健全、更加定型。這次第三屆人文社科集刊年會,將重點討論學術集刊的評價標準和評價規則問題,這也是在一個具體領域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

  李培林説,從期刊發展歷史來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為集刊定位:第一,從讀者數量看,學術集刊很難成為大眾期刊,絕大多數是小眾期刊,要求學術集刊雅俗共賞不太容易,這與政論期刊不同,恐怕單純以發行量來衡量其價值不太科學;第二,從作者看,學術集刊不是同仁同僚期刊,作者不能是一個近親繁殖的小圈子,要海納百川;第三,學術集刊要有學術品格,重在學術,丟掉的學術,也就不成其為學術集刊。

  李培林指出,要提高學術集刊的學術地位,要把爭取進入學術成果積分體系作為首要的奮鬥目標。而要達到這種目標,不僅要建立規範的匿名審稿制、三審三校制、集體定稿制,還要有同行評議制。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鄔書林從學術集刊的基本功能,如何完善運作機制,以及當前做好學術集刊,提升品質的意義等幾個方面做了講話。

  鄔書林指出,本次會議的召開順應了現在的學術期刊發展趨勢。隨著學術期刊不斷發展,現在簡單地做學術評價已經不夠了,需要開始對文獻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學術評價有了更科學的工具,怎麼能在大數據條件下,全樣本分析,已經不是理想,而是現實了。我們要做出有影響力的評價,如果再採取簡單抽樣,很小樣本的話,你的公信力,影響力,是不夠的。所以在這一方面,出版界和評價界的資訊需要打通,使出版的資訊能自動地和學術評價的資訊堆集起來,在掌握盡可能多的資訊的情況下,在資訊對稱的情況下分析。

  鄔書林説,作為出版工作者,我們是學術交流系統的維護者,是知識生産的組織者。出版工作者不是科學家,但是要能跟科學家對話,要能理解科學家所做的工作,要能得到科學家的信賴,通過建立自己一套很完善的機制,來成為這個維護者和組織者。而要提高學術期刊的品質,必須把握好學術期刊的四個基礎性的功能。第一,註冊功能。學術期刊要把人類的思想創新成果、發現,準確地按照誰發現,誰發明,誰提出進行註冊。第二,要進行品質控制。你要保證創新成果被全世界同行認可,你得有一套完善的品質控制體系。第三,要使它發揮應有的社會功能,要向社會傳播,向需要它的人傳播。第四,就是要把經過註冊,品質控制,發行過的這些人類已有的思想財富、知識,變成人類的永久記憶,變成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可用的學術資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總編輯楊群,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大華,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主任、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憲,《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姚申,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民國研究》主編張憲文,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中國研究》主編周曉虹,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城市史研究》主編張利民,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新媒體與社會》主編謝耘耕,以及來自全國的集刊主編、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等130多人出席會議。

  以《國際政治科學》《民國研究》為代表的十二種學術集刊獲得首屆優秀集刊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