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發現缺氫超新星前身星新線索
- 發佈時間:2014-11-12 02:31:3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日提出了一個模型,該模型首次描繪了缺氫超新星的前身星特徵。這一模型預測,在恒星雙星系統中,其中一顆爆炸後,另一顆熱恒星依舊存在。為了確認這一理論,該研究小組將用哈勃望遠鏡搜尋留下來的恒星,新研究將對大品質恒星演化的研究帶來重要影響。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天文期刊》上。
該研究團隊由梅麗娜·伯斯坦教授領銜,他們以超新星亮度和其前身星的演化為模型,製作了一張自洽圖。該圖中,雙星系統裏品質較大的恒星,在將品質傳遞給其伴星之後,就會爆炸。
當前,天體物理學界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確定哪一顆恒星形成了哪一顆超新星。對於缺氫超新星(通常被稱為lb或lc型超新星)來説,這一點尤其困難,因為其前身星還沒有被直接觀測出來。
當年輕的lb型超新星iPTF13bvn在附近的螺旋星系NGC 5806被發現後,天文學家希望找到其前身星。由於該天體發出藍光,科學家曾認為該星體是一顆沃爾夫—拉葉星,非常熾熱,品質很大,內部結構複雜。
然而,伯斯坦教授的進一步觀測結果表明,爆炸的恒星僅僅是太陽品質的四倍,這比沃爾夫—拉葉星要小很多。“我們認為,這麼一顆小品質且缺氫的超新星,其前身星應該是雙星系統的一部分。”伯斯坦説。
隨後,該團隊模擬了有品質轉移的雙星系統演化過程,從而解釋觀測到的現象。他們選擇了一個雙星系統,其中的兩顆恒星品質分別是太陽的19倍和20倍。在品質轉移過程中,較大的恒星在爆炸前僅保留了4倍于太陽的品質。更為重要的是,較小的恒星可能保留了部分轉移品質,變成了明亮的熱恒星。
熱恒星的存在將為伯斯坦教授的雙星模型提供有力證據。幸運的是,一旦超新星開始衰退,這一預測就能得到驗證。“到那時,我們必須耐心等待,看看能否首次識別缺氫超新星的前身星。”伯斯坦説。(毛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