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羅湖計生工作式”創新服務管理模式

  • 發佈時間:2014-11-11 14:31:12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余海蓉 通訊員 蔡小華 劉嶺

  在當前新形勢下,如何全面提升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水準,切實管好這個“天下第一難事”?考驗著衛生計生隊伍的智慧。

  羅湖區衛生計生部門勇於探索,大膽創新,提出了“羅湖計生工作式”的綜合改革新模式,在管理體制、運作機制和服務模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以建立有羅湖特色的人口計生工作機制體系。

  ● 構建“五位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寓管理于服務中,是當前計生工作的新特點。羅湖衛生計生部門以社會和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豐富服務的內容;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紮實提升管理和服務能力,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惠民措施,構建“五位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提升行政服務水準、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便民服務水準是改革的一項重點內容。羅湖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成立“審批科”,統籌衛生、計生行政審批和服務項目。規範證明管理、社會撫養費徵收等20項行政服務事項的辦事程式。全區開設了95個辦事窗口,對符合網上辦結的6個服務事項,開通網上服務。該區還在區婚姻登記處增設3個計生服務窗口,實行“婚育孕”三證同辦,同時開展孕前優生健康諮詢和預約檢查服務。區衛計、科技、教育共同研究,積極配合全市“入學證明”管理改革,完善區、街道和社區計生諮詢電話和網上諮詢服務。該區還積極倡導“陽光計生”、“誠信計生”行動,正確處理好依法行政和便民維權的關係。

  完善區域協作機制,是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的“利劍”。羅湖區建立和完善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區域協作機制,在總結現有的 “點對點工作室”、“跨區域計生協聯合會”和“省級綜合服務基地”三種形式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轄區10個區域協作點的內涵,統籌協調10個流出大省、市、縣的流動人口區域協作工作。其中,重點解決查環查孕、落實節育補救措施、徵收社會撫養費等“三難”問題。區及街道積極開展流動人口計生專項整治行動,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每年區財政和街道均安排專項經費,確保落實流動人口計生全國一盤棋的管理目標。

  實施家庭發展計劃,突出以人為本,以家庭為載體,以健康為主題,關注人一生的全面發展,是新時期計生工作的新內涵。羅湖區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支援、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圍繞“家庭文化”、“家庭健康”、“科學育兒”和“養老照護”4大重點內容,以項目建設為切入口,成熟一個,建設一個,推廣一個。該區明確了區計生中心為全區實施“家庭計劃”的指導中心和綜合服務基地。首批選擇5個建設項目:

  一是科學育兒計劃。由區計生中心和遠東醫院承擔全區指導中心的職能,同時在10個街道掛牌“科學育兒”指導站。

  二是青少年健康促進計劃。選擇“青春健康俱樂部”和“家長健康學堂”兩個主要載體,力爭在宣傳推廣形式上有所突破。

  三是家庭健康計劃。從建立家庭健康檔案、推行家庭醫生責任制和開設社區“健康增值學堂”等路徑抓起,積極倡導“天天開心、日日運動、飲食均衡、戒煙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重點關注精神衛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非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明確社康中心為主要服務載體。

  四是生殖健康計劃。全面推進優生惠民工程。關注 “兩癌篩查”,加強全區“四術”服務的標準化建設,開展關注人流後關懷等重點項目研究,為落實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五是醫養融合計劃。整合區衛計、民政等部門資源和社會資源,通過建立“醫養融合醫院”、“醫養融合中心”和“醫養融合服務站”等形式,與轄區各類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合作,為老年人提供健康諮詢、醫療保健和康復等服務,深化推廣羅湖區“醫養融合老年病科醫院”和漁民村、文華社區等試點工作的做法。力爭用2-3年時間,完成轄區全覆蓋的目標。

  落實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衛生計生改革的“重頭戲”。根據國家、省、市關於落實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系列方案要求,結合實際,羅湖區從5個方面抓落實: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堅持保障基本、逐步均等和有序推進的原則,確保基本項目的經費支援,並列入年度財政計劃。

  二是規範工作模式。明確以社康中心為主要服務載體,從常住人口做起,建立家庭健康檔案,開展“七位一體”服務。

  三是關注重點人群。推行家庭醫生責任制,為65歲以上老年人和患有精神疾患、糖尿病、高血壓和計生特殊家庭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去年開始試點,財政安排近500萬元,已簽約近5萬對象。

  四是優化計生服務。以區計生中心、區婦保院、轄區産科醫院和社區計生優質服務點為主要服務網路,提供優質便捷服務。

  五是拓展服務項目,以滿足社會需求。新開展的項目,包括中醫進社區,降消、精神康復(蒲公英會所)等項目。

  推進計生項目建設是提升計生管理和服務水準的重要“抓手”。在大部制框架下,羅湖區圍繞市衛計委推出的“五資聯合工作方案”,全面整合技術、資訊、執法和服務載體等資源,著重抓了4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總結以“一街一品”和“七彩人生”主題活動為代表的系列創新項目,組織編印《羅湖區計生創新項目典型案例》,特別是“三優工程”、“蓮塘勞務工飯堂”和“花場社區健康增值學堂”等一批得到國家、省、市推廣的傳統品牌項目,力爭在深化、規範上做文章。

  二是以社會和群眾需求為嚮導,不斷開發有時代特色的創新項目,推廣東門街道開設“東門通”微信平臺的做法,關注新媒體的應用,並與深圳傳媒集團合作研究開設固定欄目。利用好“羅湖社區家園網”,開設網上“健康增值學堂”。

  三是建立以獎代投工作機制,鼓勵社會各界支援衛生和計生事業,確定遠東醫院為協作的示範單位。

  四是完善全區三級服務平臺。區計生中心、區婦保院、區健教所和區計生協建立協作機制,聯合打造成區級人口文化和計生宣傳服務的指導中心和綜合服務基地。該區還計劃在區計生中心設置全區功能最全的生育文化中心和人口文化科普基地,以及家庭計劃指導中心;在10個街道各選擇一家條件好的生育文化中心升級改造為“家庭發展計劃指導中心”,整合街道轄區各創新項目的管理職能,包括:生育文化中心、流動人口“點對點工作室”、流動人口計生協、青春健康俱樂部、協調“醫養融合”項目、加挂“藥具站”和科學育兒指導站、開設“健康增值學堂”等八大職能。每個“中心”設兩名專職人員(含一名專職社工)。

  街道、社區實施 “533”管理模式

  在基層管理上,羅湖區實施“533”管理模式。

  “5”即五個層級:區裏明確了街道、社區一把手、街道分管領導 、計生科長、計生科與社區各類計生專幹、社區網格員等5個層級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圍繞社區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清街道計生科和社區的管理職責,從資訊採集、資訊管理、辦證服務和專項工作等方面,明確社區各項計生工作職責。研究擴大計生科職能和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的改革。出臺資訊採集經費包乾補助辦法。探索推行計生專幹職業化建設,拓展計生專幹晉級的渠道,確保計生隊伍的穩定性。

  第一個“3”即建立常態管理、督導和迎檢3個工作機制。區衛計局成立“區計生考核辦”,由3名處級幹部牽頭,組成相對獨立的計生管理團隊,成員由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各街道計生科長和統計員組成。並設置3個項目主任,具體組織協調全區各項計生迎檢考核工作。成立兩個督導組,各由一名處級幹部負責。各負責督導5個街道並直接挂點5個社區。建立報表質控、督導工作問卷、督辦函和督導通報制度。每兩個兼職單位聯繫一個街道並各挂點一個社區,落實挂點工作職責。同時建立“分級約談”制度。街道主要負責人,由區領導直接約談和督查,其他對象,由區衛計局考核辦負責約談。

  第二個“3”指的是健全街道、社區、責任片區三級管理網路。全區有10個街道、83個社區和1153個網格。網格由社區網格員負責資訊採集。對全體網格員,由衛計局組織培訓,並對各項重要資訊進行審核,嚴把資訊品質關。

  建立“1+3”績效評估體系

  “羅湖計生工作式”以績效管理為抓手,強化責任意識,建立了“1+3”績效評估體系,即包括區的《考評辦法》和省、市、區3個考評方案。

  區委、區政府出臺新的《考核辦法》,共十二條,明確各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各社區工作站、區人口計生專職單位和兼職單位的管理責任,獎懲措施,認真兌現一票否決制度。

  區計生領導小組領導、指導和協調全區計生工作,每年年初召開會議,研究年度工作計劃,解決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區計生分管領導和區計生領導小組領導成員走訪基層現場調研指導工作,及時解決瓶頸問題,對共性問題及時出臺政策,確保年度計生專項經費的支援。

  區衛計局履行專職部門職責,按省、市、區三級考核方案,理清指標體系,明確責任分工,抓好培訓、督導、考核,確保年度計劃的落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