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85個深圳家庭與貧困山區家庭結對子

  • 發佈時間:2014-11-11 14:31:05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符亞威

  11月2日,南園小學六年級1班的黎欣悅離開河源市溪山鎮返回深圳,在大巴車上,她一直抹著眼淚,在過去的兩天裏,這個在深圳長大的孩子和一個叫梁小靜(化名)的山區孩子一起勞動、吃飯、玩耍,成為了好朋友。

  這來自深圳市福田區南園小學副校長李俊的一個創意:今年9月,他來到溪山鎮茶山小學支教,幾個月中,他發現當地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家長們對家庭教育的漠視,於是,他組織南園小學的85個家庭和茶山小學的85個家庭結對子。今後,85個深圳家庭將一對一負擔當地孩子每年300元的在校費用,同時長期為當地家庭提供親子教育指導。

  深圳副校長在山區化身“全科教師”

  茶山小學有100多個學生,但教師只有9個,嚴重不足,校長一週都得上23節課。剛到茶山小學,李俊就成了“全科教師”。

  語文、數學、體育、音樂、書法、思想品德……“除了英語,別的課都上過。”

  山區小學沒有素質教育的概念,也幾乎沒有第二課堂活動,這些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普遍內向。在一個舊教室,他發現了一套鼓號隊的服裝和道具,“原來茶山小學十幾年前獲得過捐贈。”但多年以來學校沒把這些利用起來,因此這些道具逐漸荒廢。李俊讓孩子們把衣服拿回家洗乾淨,把能用的鼓挑出來,定期組織孩子們訓練,就這樣,建起了一支有模有樣的鼓隊。他發現,參加鼓隊的孩子漸漸開朗起來,對班級更加關心,有些孩子成績也有所提升。

  學校早上8點上課,李俊發現,不少孩子都是買5毛錢一包的速食麵吃,然後喝自來水。原來,這些孩子都是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要幹農活,沒法兒給他們做飯。“這些老人照顧孩子,最大的任務就是讓他們不生病,對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太關心,因為這些孩子不少初中畢業以後就去打工了。”如果天氣不好,有的老人乾脆就讓孩子呆在家裏不去上課。孩子們在家沒有閱讀習慣,一放學就漫山遍野玩耍。“打工、攢錢、生子、生的孩子以後又去打工……難道這些孩子一定要重復他們上一輩的命運?”

  深圳孩子頭一次知道“花生是長在土裏的”

  “我支教一年就走了,但想給這些孩子留下一些長久的東西。”李俊説,於是他聯繫了南園小學家長義工們,希望他們能跟山區孩子的家庭結對,逐步改善當地教育觀念。

  11月1日,南園小學的師生們將一批籌集來的愛心物資帶來捐助給了茶山小學。物資中有電腦9台、書櫃12個、監控設備1個、大音響帶8個音箱、影印機1台、學習用具、教室用具以及南園小學家長捐贈的書本、書包、學習用品等。“利用這些物資,我準備為茶山小學建一個圖書館。”李俊説。

  走進結對的當地家庭,深圳的孩子仿佛來到另一個世界。

  梁小靜比黎欣悅大一歲,卻足足矮了一個頭。“她家很破舊。”黎欣悅説,她是第一次見過那種磚木結構的房子。就像綜藝節目《變形計》裏一樣,深圳的孩子參與割稻子、摘花生、砍甘蔗、喂豬養魚、澆菜翻地、燒柴做飯……茶山小學的小夥伴手把手教給深圳孩子不少幹農家活的本領。黎欣悅也是第一次知道“花生是長在土裏的,不是在樹上結的。”

  深圳家庭將為山區孩子施以援手

  記者採訪了多位與茶山小學結對的南園小學家長,他們都表示會盡力幫助那些山區家庭。從河源回來已過去一週,有的家長義工和當地家庭已經通了兩三封信,講如何育兒、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深圳家庭將一對一負擔當地孩子每年300元的學雜費,並且定期郵寄一些書籍文具。

  梁小靜的父親早年在東莞打工,因為工廠倒閉,被迫回到山村,生活非常艱辛。黎欣悅的父親現在正在想辦法幫他聯繫工作,“最好是離溪山鎮近一點,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女兒。家長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