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晶片進口額超過石油連年居第一

  • 發佈時間:2014-11-11 14:29:39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商報消息“中國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生産國,全世界的手機77%是中國造的,但是我們自産的手機晶片連全球的3%都不到。”在剛閉幕的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上,武漢新芯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平説。“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而國內製造的晶片只佔國內市場份額的不到10%。”他的語氣不無遺憾。

  晶片曾被形象地比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資訊産業的核心,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在電腦、消費類電子、網路通信、汽車電子等幾大領域,晶片幾乎起著“生死攸關”的作用。然而,我國晶片産業起步較晚,許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關鍵設備、原材料等長期依賴進口。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積體電路進口高達2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事實上,中國有十餘年積體電路進口額超過石油,長期居各類進口産品之首。

  武漢積體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院主任鄒雪城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測算過,晶片1元的産值可帶動相關電子資訊産業10元的增長,帶來100元的GDP增長。“我國每年2000多億元的消耗量,帶動全球20多萬億的GDP。”然而,中國巨大的市場卻並未給自己帶來太多利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指出,我國一年製造11.8億部手機,3.5億台電腦,1.3億台彩電,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晶片專利費用卻讓中國企業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者。

  “只生産而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國晶片業今後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未來5年是我國晶片産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華中科技大學微電子系主任繆向水錶示。徐海波許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