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國際要聞(11月3日—9日)
- 發佈時間:2014-11-10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週焦點
歐核中心發現的真是上帝粒子嗎?
2012年,歐核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和希格斯玻色子性質非常符合的新粒子”。兩位預言希格斯機制的物理學家也因此獲頒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給這一發現打上了問號——它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種被稱為“技希格斯(techni-higgs)粒子”的東西。
雖然名字相似,但它們分別站在解釋宇宙誕生理論的不同陣營。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是標準模型提出的預言;而技希格斯粒子卻是由“技夸克”組成的,在這裡,技夸克才是基本粒子,通過不屬於已知自然界四種基本力的“技彩力”,它們除了形成技希格斯粒子,也可能結合形成暗物質。
要確認歐核中心發現的到底是一種什麼粒子,還有待更豐富的數據,以及能量更為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外媒精選
美太赫茲放大器獲吉尼斯認證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與其承包商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合作研發的太赫茲放大器,近日正式獲得吉尼斯官方認證,其運作速度達1萬億赫茲,打破了2012年創下的850吉赫茲的世界紀錄。太赫茲電路將開闢亞毫米波段新的研發與應用領域,有望帶來革命性的技術發展,包括能力更加強大的通信網、高解析度成像系統以及能夠探測有毒化學物質或者爆炸物的光譜分析儀等。
新合成的酶或有助解釋生命的起源
以DNA為基礎的現代生命形式似乎是從一個簡單的“RNA世界”進化而來的,許多科學家猜測,地球上首先進行自我複製的,就是擁有酶特性的RNA分子。美國斯克裏普斯研究所的團隊利用RNA分子在試管中合成了核酶,其能夠以原始的RNA鏈作為模板,幫助複製出一個“手性”副本,即原始版本的鏡像;反過來,也可以利用鏡像複製出原始的RNA鏈。這是研究人員首次製造出具有“交叉手性”的酶,該研究成果或將有助於解釋生命的起源。
前沿探索
美計劃12月試飛新一代載人飛船
美國航太局11月6日宣佈,新一代載人航太器“獵戶座”飛船將按計劃于12月4日進行首次試飛,從而邁出“火星之旅的第一步”。本次試飛不載人,主要是考驗飛船4釐米厚的隔熱板能否經受住再入地球大氣層時約2200攝氏度的高溫。首次載人飛行定於2021年。美國航太局將用它把宇航員送到小行星和最終的目標火星上去。
石墨烯原子磁化狀態或可“私人訂制”
石墨烯上原子的磁化狀態,原來悄悄被石墨烯所生長的金屬基底材料“操控”著。瑞士、德國和美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揭開了兩者間的這一聯繫,這一發現意味著磁化過程可以“私人訂制”,為基於原子自旋狀態而製備的自旋電子器件材料帶來了新可能。
模擬演算法可預測新材料的超導特性
用計算替代實驗,美國科學家將電子結構演算法與高效運轉的泰坦超級電腦結合,用來預測旋轉動力學,以模擬檢測未經實驗的新材料的超導特性。這是設計新材料的重要一步。他們的倣真模擬在一種鋰鐵砷複合物中發現了新超導狀態,且與實驗結果相吻合。
科學家觀察到物質波“超冷消失”現象
美國萊斯大學物理學家在超冷原子實驗中觀察到一種奇特的“消失現象”:在某種情況下,兩個物質波形成的孤波在通過對方的過程中總保持著一個微小距離,然後彼此穿過,繼續無衰減地振蕩。這種缺口,可看作是孤波之間存在斥力、出現反彈的證據。這有助於人們對超冷物質産生根本性的新見解。
一週技術刷新
用電漿體波加速粒子技術獲突破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富有前景的技術:用電漿體波加速電子能有效為新一代加速器供以電力。這一成就對展示電漿體尾場加速器的實用化具有里程碑意義,可擴展到醫藥、工業和高能物理研究等領域。
新型催化劑可與鉑媲美廉價制氫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化學工程師們設計出了一種在穩定性和效率方面與鉑比肩的廉價催化劑——通過添加硫原子,使磷化鉬“升級”為硫磷化鉬,其能夠讓水通過電解作用産生純凈氫氣。他們還試圖通過這一過程來低成本、大規模存儲太陽能。
“最”案現場
兩光子間強相互作用系統建立
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量子技術的諸多應用來説至關重要。奧地利維也納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最小光強的最大相互作用——在兩個單光子之間建立了強相互作用系統,這種糾纏光子狀態朝著輕拍校驗(tap-proof)量子通道或建立光學邏輯門發送資訊邁出了重要一步。
地下20公里:迄今發現的地球最深處的生命證據
耶魯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州洛佩斯島的岩石中發現了一塊有1億年曆史的文石,並觀察到了生物過程留下的明顯信號:一種特殊的碳同位素混合物意味著這種文石來自微生物製造的甲烷。這些岩石最初位於地下約20公里處,如果這一發現得到證實,它將是迄今發現的地球最深處的生命證據,而能夠忍受122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條件存活下來,這對於尋找地外生命也具有重要意義。
奇觀軼聞
艾滋病病毒,根除它?留著它?
艾滋病病毒的DNA存留在人體細胞內可能不是障礙,而是疾病治愈的先決條件?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院的科學家11月4日聲稱,他們對兩位男性艾滋病“精英控制者”,即天生具有遏制HIV病毒複製能力的感染者進行研究,發現艾滋病之所以能夠“自愈”,是因為病毒的遺傳密碼發生突變,雖然病毒仍然存留在他們的免疫細胞內,但處於失活狀態。他們提出,此前要完全根除艾滋病病毒的應對策略或許應該“反其道而行之”,但也有專家呼籲需謹慎使用這種刺激病毒突變的手段。
加醫院向法院提告人類基因“壞”專利
位於加拿大渥太華的東安大略兒童醫院向人類基因“壞”專利發起挑戰。該醫院11月3日向法庭提告,要求對涉及長QT綜合徵的一種心臟病的基因測序和診斷方法的5項專利宣告無效,稱這些專利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其帶來的不菲的經濟和時間成本阻礙了對患者的有效治療。美國去年發生的一個類似案例最終導致乳腺癌基因BRCA1和BRCA2無法再被授予專利。
(本欄目主持人 陳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