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務院發佈加強進口8大意見 助力全球貿易增長

  • 發佈時間:2014-11-06 16:2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國務院發佈加強進口8大意見,要求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以進口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開放合作水準。

  央廣網財經11月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意見包括8條:繼續鼓勵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等進口;穩定資源性産品進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進口;進一步優化進口環節管理;進一步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準;大力發展進口促進平臺;積極參與多雙邊合作。

  海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1625.96億美元,同比增長3.3%。雖然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逐季好轉”,但3.3%的增速,較7.5%的外貿增長仍有明顯差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總體進口價格水準同比下跌了2.6%,月度進口價格已經連續31個月同比下跌。進口價格的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當期進口值的增速。貿易順差仍在擴大。

  另外,今年9月底,世界貿易組織下調了今年全球貿易增長的最新預期數據。地緣政治、大國關係的博弈等風險,也可能影響著我國外貿的進一步走勢。9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加強進口,如今,8項政策措施已經落地,進口低迷現象有望得到進一步改進,順差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平衡。

  同時,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對於我國宏觀經濟的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加強技術、産品和服務進口,有利於增加有效供給、滿足國內生産生活需求,提高産品品質,推進創業創新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也有利於用好外匯儲備,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提升開放合作水準。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指出,促進進口的8項措施與以前的措施相比適應了國際經貿形勢和規則的新變化,必將為促進進口、合理調整貿易結構發揮積極的作用。

  桑百川:目前中國進出口的增長速度明顯的放緩,特別是進口的增速受到國內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的放緩的影響,在明顯的下降。另外中國進口過去對拉動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的技術的類的産品的進口,關緊的零部件的設備的進口,以及資源類産品的進口,還有為促進中國産業結構升級所需要的技術進口,還有高檔消費品的進口增長速度都是相對比較低的。也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加大了進出口的不平衡,中國為了的增進結構升級的動力,鼓勵進口的一些措施將會有效的在這方面發揮作用。我們過去也出臺過一系列的鼓勵進口的措施,但是需要有一個更有利的平臺去支撐,進口平臺相關建設,特別是促進貿易便利化和簡化進口手續這些舉措,它實際上是和國際經貿規則變遷,也著密切關係的,看到金融危機之後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過程進口的便利化,進口的自由化,以及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傾向日趨明顯,中國在這方面的採取的措施,應該是和國際經濟規則變動趨勢是一致的,同時也是有利於推動進出口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意見提出要積極參與多雙邊合作,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中國與沿線國家各自的比較優勢,挖掘合作潛力,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準,擴大貿易合作機會。此時正值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在北京召開,桑百川指出,APEC一個重要議題是加強互聯互通建設,這和我國促進進口的舉措相結合,必將為我國提升開放合作水準發揮更大作用。

  桑百川:“一路一帶”的建設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的重要舉措,APEC在中國舉辦實際上也有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關於互聯互通的問題,一路一帶的建設和互聯互通的工程相結合,那與中國全面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與周邊國家特別是亞太國家加強的經濟合作,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進口方面鼓勵措施與“一帶一路”相配合,與周邊國家網際網路通的建設工程相配合,我想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茉楠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9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要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確定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如今政策終於落地了。從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角度分析,您怎麼看這8條措施出臺的背景和重大意義?

  張茉楠:其實我們把它看作是“八大政策”,但是從我的意義上理解,我覺得更多是中國的戰略的重要轉型。因為一直以來其實中國我們主要政策還是以出口為導向,但是進口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國家,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品質和對外開放水準,其實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那麼從本身來講,其實進口不僅僅能夠刺激國內的消費和需求,其實它對國內經濟增長其實有非常大的拉動作用,比如説我們在出臺八項政策過程當中,其實很大的著眼點就是以包括要素品、資源品的引進,包括我們資本品的引進,其實它對於一個國家生産技術的提高和全要素的生産類的提高,都是有非常大的拉動作用。

  而且另一個方面來講,我們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的第一大的市場。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的進口增長遠遠超過了出口的增速,而且在很大意義上,中國進口超過出口,其實就是意味著中國正在向全球輸出總需求。現在發達經濟體,普遍需求低迷,整個全球貿易增長非常遲緩,中國擴大進口。其實在很大意義上起到新的拉動作用和向全球輸出總需求的穩定器的作用,其實不僅是有益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其實對全球貿易增長其實會有非常大的助力。

  經濟之聲:以前我國也出臺過一些促進進口的措施,而如今不僅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表示,國際上的貿易形勢和規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適應這些變化,新的措施有哪些亮點?

  張茉楠:原來中國的進口一般都是比較廉價的資源,或者是相對來講是比較低端的要素。但是從最近這些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全球正在步入一個價值鏈的時代。中國在整個亞洲當中,中國是最大的中間體,製造業大國。那整個區域內的貿易佔到中國正在對外貿易60%到70%以上,所以中國進口比如説高端的零部件,比如説這些中間的製造業這種産品,其實對於整個提升中國價值鏈水準和製造業水準有非常大的這種助力。這個也符合現在全球比如説TTP或者TTIP這種高標準對於全球交織連這種要求,包括一些高技術水準零部件的進口,其實對中國的技術改造,我們的産業的一種創新能力的提升,都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經濟之聲:意見的第8條提出要積極參與多雙邊合作,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中國與沿線國家各自的比較優勢,挖掘合作潛力,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準,擴大貿易合作機會。那麼這個一帶一路的建設,為擴大進口又提供哪些新的契機呢?

  張茉楠:其實“一帶一路”具有全球視野。謀劃合作供應一個戰略構想,在很大層面上,不僅僅是不硬體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它對貿易的互聯互通、能源互聯互通産業的互聯互通都是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實際上我們的整體對外開放戰略,也是運用到整個一帶一路大的框架之下。這對於促進中國的雙邊、多邊,在全球層面上貿易合作和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都是有非常大的這種影響。所以説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其實“一帶一路”是中國新的對外開放整體的謀劃和戰略構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